首页 > 文史

古代贝壳可以当货币 为什么古人不捡贝壳?

今天给大家讲讲古代贝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经·小雅·晶晶》

在汉字中,如金钱、贷款、贫困、资本、救济、礼物、礼物、贿赂等与金钱有关的词通常含有一个贝类,这与最早的货币“贝类”有关。在4000年之前,货币已经存在,最早的货币是“天然贝类”。在商朝和周朝,贝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等价交换。

[img]479784[/img]

春秋战国时期,圆钱利用率开始上升,后来出现了黄金、泰铢、白银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摧毁了六个国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皇帝。主要货币变成黄金,其次是铜币,而贝壳和珠玉不再是货币,只能作为装饰品。

事实上,在黄金、铜币和交子成为主要的通用货币后,贝壳货币并没有真正灭绝。就在清朝,有些人仍然用贝壳作为货币。

[img]479785[/img]

那么,为什么人类在一开始就选择一个贝壳作为通用货币,而不是其他物品呢?首先,我们必须从贝壳的文化意义上理解,贝壳货币出现在母系社会。贝壳的结构是硬壳,保护着柔软的内部结构,这实际上象征着繁殖。在母系社会时代,贝壳是一个图腾。在中国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出土的陶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贝壳的图案。

纵观国内外,不难发现,不仅中国人崇拜贝壳,印度人也把贝壳作为非洲原始部落财富的象征。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其他货币的出现,他们选择把贝壳作为自己的头饰或首饰。贝壳本身就是一种有各种图案和光泽的物品,坚硬耐用。

[img]479786[/img]

然后有些人会想,既然贝壳在古代是一种货币,为什么不捡更多的钱,让自己成为一个富人,或者每个人都捡起来,这就太天真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也不是所有的鸟都能被称为凤凰城。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都能成为货币。

壳要想成为货币,就必须加工成“朋友”。只有成为朋友的货币才能在市场上流通,否则再漂亮的壳也只能是装饰品。成为朋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些朋友通常掌握在有权势的人手中,就像非洲的血钻一样。

[img]479787[/img]

贝壳通常只在海边,内陆地区没有贝壳可以看到,在古代,交通堵塞,许多地方是贫穷的山脉和水,这些人只能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或者去市场,出售他们狩猎或种植的食物,以换取贝壳。他们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贝壳,很少有人会选择放弃土地,穿越山川到其他地方。

另一方面,即使居民住在离海边很近的地方,他们也不能随意捡起贝壳。每个领土都有权势和强大的人。这些人是经理。他们将组织农民工一起去海里捞贝壳,然后进行加工。即使有人自己捞贝壳,他们也不能把贝壳变成货币。

[img]479788[/img]

壳要想成为货币,还需要经过加工和抛光。最重要的是穿这些壳。硬壳其实很容易穿。与其努力穿一个壳,不如做点工作养活自己。穿孔对有权势的人来说不是问题。

在商代,“朋友”是贝壳的基本单位。五个贝壳串成一串,两串是一个朋友。后来,骨贝、石贝、陶贝、玉贝出现在贝壳中。。。也就是说,贝壳的形状是由骨头、石头、陶瓷、玉石等物质制成的,而不是海边的贝壳。然而,这些贝壳真正困难的是,它们需要打磨和打孔,甚至在这些贝壳上也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成为真正的贝壳。

[img]479789[/img]

西汉的《史记》和《盐铁论》中有大量关于贝币的记载。在1975年发掘的夏代古墓中,共发现了12枚天然贝类、骨贝类和玉贝类。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贝类出现在后面。如今,它们可以脱离纸币和金银,直接用手机支付。


古代贝壳可以当货币 为什么古人不捡贝壳?古代贝壳可以当货币 为什么古人不捡贝壳?

,,,,,,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

  • 古代皇帝一个月吃多少钱?清朝皇帝吃得最贵
  • 人以食为天,没有错说,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习惯用“日出”、“日落而歇”、“一日三餐”。。。这些词描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