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伪造圣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奉天承运,皇帝圣旨……”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如果皇帝想发布命令,就会有人宣读圣旨。作为皇帝的命令“文件”,圣旨就像皇帝来到哪里一样。每个人都必须跪下来,坚决执行圣旨的内容。古代没有人模仿这样权威的东西吗?
[img]478183[/img]
作为天子,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人都必须尊重它。在古代,等级制度是显而易见的,皇帝是金字塔的顶端。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皇帝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过着颤抖的生活,担心有一天一件事,一句话冒犯了皇帝,造成了杀人的灾难。下面的普通人不敢说,“大不尊重”的罪没有人能负担得起,轻杀头,重会涉及九个家庭。
[img]478184[/img]
皇帝金口玉言,基本上没有人敢反驳他说的话。通常场合说的指令被称为“指令”,更正式的命令将由圣旨发布。在古代,皇帝的话是法律。他说的就是他说的。错误是对的。没有人敢反抗。既然圣旨有这样的效果,为什么没有人伪造圣旨假传命令?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人敢这么做!
在今天的人看来,伪造圣旨的技术含量并不大。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是有人在造假卖假货,假货几乎是真的。普通人根本分不清,比如假古董、假币等。,这真的隐瞒了很多专业人士。的确,伪造圣旨并不难,但材料是一个难点。圣旨用的丝绸不是普通的东西,很多都是贡品。大多数人得不到,只有皇室才配得上。
[img]478185[/img]
此外,根据圣旨的不同对象,它的颜色和材料也不同。在清朝,圣旨分为多色和单色,卷轴也包括玉、犀牛角、牛角等。如果你想模仿它,仅仅使用材料的成本并不小。圣旨的规格因朝代而异,长度从2米到5米不等,宽度基本为33厘米。至于圣旨的写作,它通常是由高水平的人完成的,不可能从中挑出漏洞。
在古代,为了避免伪造圣旨,自然会设置防伪标志。@ 圣旨背面绣着两条银龙,中间布满了祥云图案。为了产生这样的效果,工作量和技术都是考验。此外,圣旨的文字也是一种独特的形状。例如,明朝朱元璋为了防止欺诈,直接绣上了“奉”字。当然,除了工匠,没有人知道这个词有什么特别之处。
[img]478186[/img]
@ 圣旨从制作到分发给官员,中间的程序由不同的人完成,层层盖章确认。一开始写完圣旨后,会盖上玉玺,一般人根本碰不到。保管玉玺的人通常是皇帝最信任的。基本上不可能买他。即使你给了足够的钱,也没有人愿意为钱冒险,这是不值得的。当然,如果圣旨出了问题,可以追溯到负责人。
最重要的是,伪造圣旨的罪行太大,这与谋反相似。践踏皇帝的威严,后果只是死亡,不可能只处死一个人。杀死九个家庭是不可避免的。想到这一点,谁会愚蠢,谁会这样做。
古代圣旨作为皇帝的指令[文件] 为什么古人不模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