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刽子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死刑犯在一些古装剧中被斩首。但往往要么画面太血腥,要么关键时刻听到远处“刀下留人”这句话,刽子手立刻停止了手中的动作。其实这不是影视剧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历史依据的。
[img]466346[/img]
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非常相信鬼神。同时,我们也特别重视死刑。首先,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来动刑。例如,在执行死刑的时间上,我们应该注意“秋后问斩”,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秋天问斩。
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记载:“王者配天,叫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同类。天人也有。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董仲舒认为,春夏应该赏,秋冬才能判刑,所以有句话叫“秋后问斩”。
[img]466347[/img]
君王要引领国家,不仅要顺应“天意”,还要顺应人心。《孟子·离娄上》说:“得天下有道,得人民,得人民”。这意味着只有赢得人民心的人才能赢得世界。如果他们想要人民心,他们必须首先考虑人民的需要。“死刑”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
在古代,科技手段远不如现代,冤案经常发生。毕竟,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和官员都是铁面无私、极其聪明的“包青天”。为了避免冤案的发生,政府允许从宋代开始翻案,甚至制定了一项特殊的法律。
[img]466348[/img]
这条法律共有13个字:“所有死囚都被称为敌人,然后调查陈奏”。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死囚在行刑前被冤枉,他们必须在行刑前重新开放很长时间,然后在动刑前完全查明真相。因此,刽子手此时必须停下来,否则他将承担重大责任,甚至蹲在监狱里。
宋朝官员不敢轻易处理这13个字的存在。或者随便了解一个案子,这就是自己的麻烦。刽子手也很高兴,毕竟,他们不是天生的杀人犯,每个人都有同情心,所以历史上真的有人,这种法律不公正是雪吗?
[img]466349[/img]
在太宗时期,一名寡妇起诉她的继子小王谋杀自己。证据和物证存在,因此政府逮捕了小王并强迫他供刑。最后,小王不得不低头认罪。在被拘留之前,寡妇真的被杀了,但小王还在监狱里。
这件事与小王无关。当时,寡妇有着深厚的背景。如果是在其他朝代,她会错误地杀死它。然而,毕竟,在宋朝,有“所有死囚都叫敌人,然后调查陈奏”的规定,案件被重审。
[img]466350[/img]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所以宋太宗命令人们彻底调查此案,并必须检查一下。最后,证明小王被冤枉了,最后释放了他的无罪。宋朝的法律无疑拯救了许多本该受到冤枉的无辜人民。
古代刽子手为什么听到刀下的留人停下来? 这件事在历史上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