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神宗河黄开边以来,宣和时期收复的青塘和陇右可以为陕西五路提供盐(当时陕西大部分盐走私西夏,形成贸易逆差),青海也可以再次开通丝绸之路。同时,从西宁到兰州,本质上是西北可耕土壤中较好的,农业产量较大。从军事角度来看,其意义更为重要。青塘、西河路是宋代马匹的主要产出(国内马政以废为主),但宋朝以前只能通过与吐蕃部落的贸易获得。丝绸之路开通后,宋朝也可以从回族进口优秀的西部地区甚至阿拉伯马种。
此外,这一地区是宋代番兵的主要来源(包括吐蕃羌人等党项人,他们主要聚集在横山地区,而吐蕃羌人大多聚集在陇右)。北宋后期,40万西军中有10万是番兵,其意义可想而知。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北宋控制了西宁的西罗政权,保护了秦凤免受战争的影响,并从侧翼威胁了西夏河西走廊。北宋没有充分利用陇右地区,只是因为控制时间太短,没有发挥全部作用。
[img]459971[/img]
北宋百年来没有消灭过五代军队的傲慢和专横。柴荣时尚不能命令士兵们凭借皇帝的威严勇敢地爬上城墙,但也需要花钱来奖励士气。到雍熙北伐,东路军将军在得知东路中路军队连战连胜后,急功近利。他们根本不听曹斌指挥官的命令,导致整个计划失败。到靖康年,种子师的军事工资支付缓慢,他们离开了。他们把将军留给了他的少数个人士兵和敌人,直到他们死亡。
五代士兵认钱不认人,军队乱想层出不穷,没有赵匡胤,柴荣死后也会被别人篡位。尽管宋朝的改革有些矫枉过正,但加强中央集权一直是封建国家的发展趋势。此外,当宋哲宗死时,河黄在开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击败了西夏的主力军,导致宋徽宗能够建立龙右都保护大厦,开放西域,实现了西夏的包围。然而,宋哲宗英年早逝,选择宋徽宗即位。
其实北宋后期的战略大多是正确的,包括用堡垒战术消耗西夏,甚至用联金灭辽。让我们谈谈前一点。北宋在陕西各路有40万军队,加上河东,福林总共有60万军队面对西夏(每次西夏出征,总有30万或40万人)。虽然徽宗时期北宋的冗余部队没有那么严重,但这几十万人的消费量非常巨大。最方便的手段实际上是摧毁西夏,宣和年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img]459972[/img]
除了上面列出的陇右,还有无意之地的横山。这是党项羌人真正聚集的地方。西夏起源的五州就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适合耕种吗?肯定不如河北关中,但丘陵沟壑地区在战略地位上非常重要。一旦放弃横山,夏人可以直接关闭中京兆府。北宋夺得这一地区,意味着西夏失去了近一半的统治民族党项人口,转化为北宋的战斗力,约为全国可耕种面积的四分之一。
后一点,其实没有北宋的参与,辽国一定要灭,女真在灭辽的战绩太开放了。几千人打败了十万,两万人打败了七十万。在当时大多数人心中,让北宋支援辽国,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现实情况,都是极其不现实的。利用这个机会,北宋成功地抓住了幽云地区的十几个州,这是一个更好的战略,但本质上,它与金国的外交和战争联盟的关系充满了变量。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认为北宋有什么盛世,甚至整个宋朝都没有。
为什么北宋后期经济发达,不能有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