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古代守宫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守宫砂》的书面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晋著名大臣张华的《博物志》,也就是说,这种用来验证女性贞节的药物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女婴出生后不久,父母就会在手臂上标记“守宫砂”,并与她一起长大。在结婚之前,这个鲜红的印记将永远存在,永远不会褪色。这个印记会消失,直到女人结婚或第一次尝到云雨。
[img]458834[/img]
除了《博物志》,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种神奇的药物:
守宫喜缘篱壁之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虽然“宫砂”具有雌激素和雄激素中和消失的科学真理,但原材料、使用方法甚至中和的差异将严重影响“宫砂”的实际验证效果。也就是说,用“守宫砂”要求女性守身如玉,基本上是不现实的或根本的。@ 自“守宫砂”出现以来,历代“守宫砂”失效或验证错误造成的冤案、错案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守宫砂”还会被沿用几千年的历史,甚至在现代社会,还有少女点缀着“守宫砂”来验证贞节?
事实上,并不是古人对此有错误的坚持或无知的理解。如果你理解“宫沙”对古代女性的真正约束,你可能会感叹古人的巅峰智慧。
[img]458835[/img]
在封建皇权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存在于男性附属品或私有财产的形象中,更不用说封建皇帝可以拥有三宫六院和七十二妃,上层贵族可以拥有一群妻妾,甚至有一点经济实力的中产阶级家庭也可以完成妻妾和女孩的标准配置。一个男人拥有如此多的女性资源,“喜欢做父亲”的惊喜和“隔壁老王”的意外情况已经成为男性的主要预防措施。
虽然古代的刑法和家法是严格的,但它们用来约束人的天性和生理需求,但效果并不明显或无效。@ 除了严格的法律约束外,古代文人还专门创造了一套传统的道德道德,用来约束女性的贞节和道德。什么是“三从四德”?、“七出之条”;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特别是“程朱理学”出现在宋代,以“灭人欲存天理”的核心理论,将对女性的约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img]458836[/img]
在这种传统伦理的约束下,女性失贞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氛围的严重事件。除了对整个家庭和社会的严厉谴责,还有令人发指的严厉惩罚手段,对女性的威慑力不容小觑。
@ 我不知道哪位专家研究了“守宫砂”,一种用来验证女性贞节的药物,它已经牢牢控制了女性1000多年。
[img]458837[/img]
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宫砂”是否会在女性第一次尝到禁果后消失,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女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心理压力,使女性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严格遵守传统伦理,不敢越过雷池。
@ “守宫砂”的真正作用不在于能否准确验证女性的贞节,而在于能让女性在男女之间不成事实之前,始终保持敬畏和羞耻,保持意识形态警示,终止行为。
参考资料:《博物志》、《本草纲目》、揭开“守宫砂”之谜、科学分析“守宫砂”
由于古代守宫砂没有效果 为什么古人还在用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