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真诚、谦虚、礼貌。他的儿子诸葛恪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img]454227[/img]
诸葛瑾(174-241 )
有一次,孙权拿诸葛瑾的长脸开玩笑,把诸葛瑾的名字写在驴脸上,这让诸葛瑾非常尴尬。这时,他的儿子诸葛恪站了起来,在驴脸上加了两个字“驴”。满朝的文武都为之鼓掌,称之为才华横溢。孙权也很欣赏小诸葛恪,但诸葛瑾很担心,认为自己为自己的才华感到骄傲。
孙权让诸葛恪负责东吴粮草。消息传到成都后,诸葛亮焦虑不安。他写信给东吴丞相鲁迅说:“我哥哥老了,侄子少年负责粮草大事,恐怕不是很安全。诸葛恪虽然才华横溢,但性格粗糙,傲慢自大,不适合这个岗位。请告诉吴王。”。鲁迅不敢忽视,向孙权汇报,孙权派诸葛恪带兵。
[img]454228[/img]
诸葛瑾 (203-253)
诸葛瑾死后,诸葛恪得到重用,他官封太傅,有立孙亮登基之功。公元252年11月(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魏趁孙权新丧时,派出15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东吴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接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战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兴之战。由于战败,司马昭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在吴国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东兴之战后,已经大喜过的诸葛恪,不顾大家的劝阻,其堂兄诸葛瞻(诸葛亮长子)受到蜀将张英的写信提醒,并提醒他不要用兵。然而,诸葛恪仍然下令反击魏国,结果他失去了士兵,输了。但他没有反省自己,而是把责任推卸给了将军。他利用自己的高地位随意行动,甚至命中心地控制着御林军。当时,官员们敢怒不敢言。
面临功高震主、飞扬跋扈、不积善行的诸葛恪,在战败后仍对朝廷和众大臣指手画脚,皇帝孙亮都记恨在心。后来,他与大臣孙军和滕胤商量了暗杀他的计划,并将在家养病的诸葛恪召入皇宫谋杀。士兵们砍掉头后,他们斩首了诸葛恪的家人。如果诸葛瑾次子诸葛乔过继为诸葛亮养子而幸免,那诸葛瑾一脉恐怕真的要灭门了。
诸葛恪很聪明。然而,他残忍、善于杀戮和傲慢。在帝制时代,诸葛恪被摧毁并不少见。即使是现在,如果他太任性,也很难有大的发展。
诸葛恪被孙权重用。诸葛亮为什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