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王朝和蒙古高原的文章。欢迎阅读。为什么古代王朝没有直接控制蒙古高原?中原王朝怎么想?大图版也有缺点吗?
[img]451252[/img]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理解一个问题:统治成本和统治收入。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历史地图越大越好,才华横溢,展示大国的外观;有一点历史意识的人会认为,我们至少应该保留长城以南的土地,以抵抗北方的战争和侵略。
然而,这样的答案不能回答我们的根本问题——地图是由什么来维持的?很多人可能会说,地图当然是由军队维持的。只有打败外国侵略者,地图才能保持完整。这接近问题的答案,但不是问题的答案。它没有回答:我们依靠什么来赢得军事胜利?
答案是依靠金钱、材料和人口。这是地图的主导收入的内容,即统治地图的收入是金钱、材料和人口。既然我们有收入,我们就必须考虑支出或成本。除了军事成本和其他成本外,我们需要花多少钱、材料和人口来统治一块土地?我们还能收获多少钱、材料和人口?这是决定地图大小的根本原因。
那么,蒙古高原的古代人口是多少呢?现代内蒙古有2534万人,外蒙古有317万人。可见,即使在现代,外蒙古的人口也很少。在古代,包括内蒙古、外蒙古、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在内的所有国家的总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与明代数亿甚至数亿人相比,如此广阔的土地只有1000万,真的很少。更详细地记录了冯玉祥:
“说到人口,蒙古有1200万人。在 经过长期的清朝统治,现在已经减少到50万人。”
——冯玉祥《外蒙古纪行》
当然,这是一个人为因素,但我们可以看到蒙古高原的人口与中原相比非常罕见。从人口的角度来看,中原当然不值得统治蒙古高原——可能增加的人口无法达到战争消费的人口。那么,人口背后是什么呢?答案是:金钱和材料。金钱和材料的情况实际上决定了人口的增长。
[img]451253[/img]
蒙古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200mm,年温差可达40℃以上。由于这种气候环境,蒙古高原无法大规模种植农业。自古以来,蒙古高原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但畜牧业也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夏秋两季,水生植物丰富,牛羊肥沃,草原上的人们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一旦等到冬天和春天,草原上的食物就会极度稀缺。冬天草种枯萎,春天草种还在生长,牛羊又怀孕了。这两个季节,草原上的人没有办法过上好日子。除了贵族和大部落,很多小部落和穷牧民此时只能“吃土”——这就是为什么南方会有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南方粮食多。
我们做一个意识形态实验,假设汉朝直接在蒙古高原设立县,派官员进行直接治理,那么我们的汉朝官员必须面对一个非常恼火的问题:秋夏土地只能收获牛羊,一方面没有价值,另一方面卖到遥远的中原需要牛羊也很麻烦,交通不能满足;等到冬春,官员们可能不得不花很多钱从中原拉粮食来救助当地人民——真的没有食物吃。
[img]451254[/img]
从这个角度来看,统治这片土地是一种损失。它不仅没有人口、材料和财富,而且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粮食供应不足和文化差异也使他们不得不面对这里可能发生的牧民起义。这个意识形态实验实用吗?答案是,是的,我们历史上有人这样练习过,那就是唐朝。
唐朝的地图是前所未有的扩大。西域都府、北庭都府和黑水都府的设立管辖着前朝不敢直接管辖的地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血腥的,但实际上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例如,唐朝几乎有300年的历史。虽然胜利多输少,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例如,杜甫曾写道:
“生女还得嫁给邻居,生男埋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白骨无人接受。新鬼烦老鬼哭,天阴雨湿唧唧!”
[img]451255[/img]
唐代的军费更是惊人。天宝年间采用平庸的税收制度,年租1260万石,占军事预算的62%以上;丝布2345万缎,军费27%以上。即便如此,唐朝最终还是无法维持巨大的统治,导致了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大乱世。
为什么中原王朝不直接控制蒙古高原? 只能说成本和收入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