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计算时间不同于我们现在的24小时制。在古代,它是按12小时计算的。此时此刻,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丑陋、阴、毛、陈、思、午、未、沈、酉、辛、海。现在你可以用三个成语来更生动地理解中国古代的计时。
[img]434437[/img]
“子丑阴毛”现在被称为1、2、3、4,但事实上,古代的“子丑阴毛”是计时的。子时间是国际标准时间的23点到凌晨1点。中医注重养生,特别注重重子时入睡。提倡老年人午睡,晚上23点到凌晨1点一定要睡觉。午睡是中午11点到下午13点,是午睡的时候。
在古代,“晨钟暮鼓”通常是一个城市,有一个钟楼,也就是说,有一个鼓楼,钟楼和鼓楼通常是相对的。“晨钟”是早上7点撞钟,“暮鼓”是晚上7点,这次敲鼓。
在中国古代,“三更半夜”是为了打得更多,从晚上15:00到21:00,这就是“一更天”。“二更天”是晚上21:00到23:00。“三更天”是晚上23:00到第二天凌晨1:00。三更时间恰好是半夜,叫“三更半夜”。
[img]434438[/img]
虽然我们现在不再敲钟,也不再敲鼓。但我们仍然在使用这些计时成语!
古代没有钟表可以看时间 古人怎么知道时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