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鲁肃和孙权在榻上喝酒时,提出了类似诸葛亮隆中的治国政策,这是榻上的对话,所以叫榻上策。
鲁肃向孙权指出,“汉朝的精神数量已经耗尽,这是不可复兴的。现在我们应该攻击黄祖,伐刘表,夺取荆楚之地,占领长江以南的所有地方。据保护长江的自然保险,开国称帝,伺机而动,夺取世界。”由此可见,榻上策与后来的隆中有相似之处,即夺取荆州,进入可图中原,统一世界,保护自己,在一个安全的角落。
[img]432051[/img]
此外,当鲁肃提出榻上策时,世界形势尚不清楚。此时,刘备也因失去徐州而投靠曹操。袁绍拥有四个州的土地,中原的大戏还没有结束。此时分析世界大势,可谓难上加难。由此可见,鲁肃这个人的才华非常出众,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后来,正如榻上策所述,东吴几乎可以完成划江而治。这时,曹操顺势南下,刘聪投降,曹操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形势变化太快,东吴的战略规划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img]432052[/img]
所谓“变者恒通”,随着形势的变化,东吴的实力很难与曹操竞争。鲁肃提出与刘备共同对抗曹操,这导致赤壁火灾。后来,他提出向刘备借荆州巩固孙刘联盟,使刘备对抗曹操,从而减轻压力,养兵生息。
在鲁肃的一生中,我一直致力于维护孙刘联盟。维护孙刘联盟也维护了我提出的最佳政策,但形势的变化是灵活的,实际初衷主要是东吴的利益。
榻上策和隆中有什么相似之处?对东吴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