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古城门钉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城门上有一排排的圆钉,这东西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去过紫禁城或一些古代城市建筑景点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古代城门上,一般都有一排排整齐的圆钉。所以这不仅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好的门上钉这么多钉子?这些钉子有什么用?事实上,这些钉子只有三个,最后一个是最胡说八道的。
[img]429467[/img]
第一个原因:加固效果 这些钉在门上的钉子叫门钉,在隋唐时期大规模使用。众所周知,古城门通常都是木质结构,整个门都是由非常结实的木板组合而成。但这些木板再结实,在战争中也很容易被攻城用的冲车撞坏。古人为了使城门更结实,抵抗冲车的攻击,发明了门钉。起初,人们在门板上穿上带子,然后钉上门钉进行加固。
随着技术的升级,后来的守城人用铁条敷在门上,在铁条上钉上门钉,或者用铁皮覆盖整个门板,然后钉上门钉。这样,城门就会更加坚不可摧。冲车撞门时,首先会撞到突出的圆形门钉,门钉与铁皮等门钉相连,使受力面增大,冲车的冲击力大大降低。
[img]429468[/img]
此外,圆形的门钉和铁皮也可以阻止火箭的攻击。在古代,如果你能打开一扇门,那就远远小于所有人的伤亡。因为门是木制的,通常当冲车不能靠近时,攻击方便会让火箭燃烧门,门钉上的圆形表面可以很容易地弹回火箭的箭头,在保护门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个功能:美观 在古代皇城的一些城门上,都装满了金色的门钉。这些门钉排列有序,整齐,包括铜、铁和木。然而,无论是什么材料,门钉通常都是金色的。首先,金色可以衬托出皇室的尊严,其次,金色和朱红色的城门相互映衬,更加庄严壮观。
[img]429469[/img]
第三个功能:封建等级的象征 众所周知,清代的前身是后金,后金在关外时,中原没有繁琐的礼仪制度。但清朝入关后,迅速汉化,规则和禁忌越来越严格,门钉的使用是一个方面。门钉的使用在清朝之前没有严格的规定。然而,在清朝,门钉已经成为封建制度中的一个严格环节。如果你不小心用错了它,它可能会导致一场致命的灾难。
[img]429470[/img]
在清代皇家建筑中,每扇门上的门钉都是横九路、竖九路、每条路上的九颗钉子,共有81颗门钉。九是阳数之极,象征着皇帝的最高地位。所以九横九数只能出现在皇家门口使用。对亲王、君王、公候、清代也有明确的规定,即“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制,正门五间,门钉减亲王七分之二(减七分之二);“君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为铁。”
门钉最早的作用只是在加固城门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在清朝,它被统治者与等级挂钩。一旦钉得更多,它就超出了礼仪制度,吸引了极大的不尊重罪,这不能说太胡说八道了。
为什么古城门上有这么多钉子? 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