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诸葛亮在历史上真的[六出祁山]了吗?为什么三国演义重点关注这段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六祁山”故事被后人所熟知,但事实上,所谓的“六祁山”是虚拟的,虚拟的,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只有五次,只有两次带领军队离开祁山。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四大名称中,诸葛亮北伐曹魏是该书后期特别关注的重大事件。从第91次《中原武侯上表》到第105次《武侯预伏计划》,罗贯中先生写了15次,包括无数的战斗。

诸葛亮北伐曹魏,“复兴汉朝”,这是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他一生的理想。因此,在“七擒孟获”、南中平定后,诸葛亮于227年春来到汉中,开始了8年的北伐。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段历史被称为“六出祁山”。

[img]428089[/img]

对此,清末著名学者、作家于悦(1821-1907年)在其笔记《小浮梅八卦》中,对诸葛亮北伐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这个装饰也是。考《蜀志诸葛亮传》:建兴五年,率军北驻汉中。六年来,身率诸军攻祁山,马苏为张合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在汉中。

是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七年来,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攻,亮自处,至建威、淮退,遂平二县。这三个也是。

九年后,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这四个也是。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说。八月,亮病卒于军。这五出也是。

然而,梁自处伐魏,止五次。而且第一次和第四次去祁山是不真实的。

《后主传》建兴五年春,书“丞相亮出屯汉中”,六年春,书“亮出攻祁山”,这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五年出,六年还。俗传六出,或者因为《后主传》分书两年而误耳。”

[img]428090[/img]

因此,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北伐曹魏不仅从五次变成了六次,而且每次“离开祁山”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罗贯中先生为描绘诸葛亮“聪明”的形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事实上,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虽然在北伐前后取得了几次小胜,但也消耗了蜀国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尽力出师北伐呢?为什么罗贯中先生要把重点放在诸葛亮北伐的历史故事上?

一般来说,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以攻为守”,这主要是根据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一段推断出来的:“先帝考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所以托臣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弱敌强;然而,如果你不攻击小偷,王业也会死。只有等待死亡,谁会攻击它?”

诸葛亮在这段话中明确表示,敌强我弱,但“王业不偏安”,@ 为了实现“恢复中原”的目标,我们需要北伐曹贼。

尽管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神算子”,但诸葛亮实际上是历史上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

[img]428091[/img]

诸葛亮的悲剧在哪里?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做不到”。

诸葛亮出山前,司马微曾为他感叹:“卧龙虽得主,不得当时,珍惜!”(见第37次《司马微再次推荐名士》)

是的,虽然诸葛亮得到了主人,但他不能在那个时候,这是诸葛亮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方面,诸葛亮也非常清楚,他知道曹操占据了天空,“今天曹拥有数百万人,威胁皇帝命令诸侯,这真的不能与之作斗争。”(隆中对)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去世后,诸葛亮虽然知道命运不能违背,但为了报答刘备的好意,也为了宣布世界的正义,诸葛亮在稳定后方,亲自带领军队五次北伐曹魏,虽然,最终“致力于死亡”。

在《上谷司马被困》第103章中,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的父子俩引入上谷,并用火烧毁了谷口。司马懿的父子俩认为他们会死,痛哭起来。出乎意料的是,一场倾盆大雨突然扑灭了大火。

诸葛亮以为司马懿会被火烧死。他没想到会下雨。他不得不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能强。”

[img]428092[/img]

罗贯中虚构了一幕,主要说明“天不佑汉”,@ 诸葛亮多次北伐也很难取得重大成就。

诸葛亮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知道自己做不到”。事实上,这种精神也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理想化生活的写照。

唐代,“诗圣”杜甫发出了“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面”的感叹。

诸葛亮的精神对历史上坚持抗日战争、抵御外来侵略的爱国军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北宋末年,著名的抗金名将宗泽非常钦佩诸葛亮。临终前,他含恨地唱着“出师未捷先死,英雄泪流满面”,然后连续喊了三声“渡河!渡河!渡河!”而死。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更是佩服诸葛亮,在成都武侯祠至今仍保存着岳飞手书《出师表》石刻。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北上燕京的路上被元军俘虏,还写了一首《怀孔明》:

斜谷事不济,将星落营。

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天。

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

在这首诗中,文天祥不仅赞扬了诸葛亮,还表达了他坚定不移的爱国抱负。

有了这些前辈的光辉,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先生自然会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隆重描绘诸葛亮对蜀汉事业的忠诚,以及“知道自己做不到”的积极进取精神。


诸葛亮在历史上真的[六出祁山]了吗?为什么三国演义重点关注这段历史?诸葛亮在历史上真的[六出祁山]了吗?为什么三国演义重点关注这段历史?

,,,,,,,,

  • 刘禅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如何?
  •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如何?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和谐与美好得到了历代有识之士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封建社会最理想、最完美...

  • 解密:诸葛亮策划了小乔和曹操的绯闻?
  • “东风不和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这首诗只是一个假设,东风终于和周郎便,三国时期的大美大乔小乔。它没有被曹操锁...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