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博望坡之战一直被视为诸葛亮出现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诸葛亮让夏侯敦等将军通过火攻逃回徐都。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斗取得了成功,关羽、张飞等人也越来越尊敬诸葛亮。然而,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博望坡之战是刘备亲自指挥的,即诸葛亮没有参与。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在徐舒的建议下,驻军新野的刘备三次拜访邓县隆中的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见到他。也就是说,公元208年初,刘备才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相应地,博望坡之战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因此,博望坡之战自然与诸葛亮无关。在我看来,这场战斗可以说是刘备的巅峰之战,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常败将军,刘备终于赢了。
一
@ 就博望坡之战的历史背景而言,官渡之战期间,首先与关羽、张飞失散的刘备借此机会重逢,并在汝南招募兵马,试图在曹操背后发动突袭。然而,公元201年,曹操再次击败刘备,后者只能向南投靠荆州牧刘表。对于荆州牧刘表,刘备被派往南阳新野,作为自己和曹操之间的屏障。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表试图利用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机会攻击徐都,并派刘备领导进攻。也就是说,在正史中,刘表并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诸侯。对他来说,他自然希望通过攻击许昌来扩大自己的力量。当然,刘备很可能会建议刘表的命令,但能够同意刘备北伐许昌,说明两者都有野心。曹操的主力在河北,刘备进军顺利,一直到叶县,已经接近许昌。
二
[img]426980[/img]
曹操以天子命令诸侯后,定都许昌,自然威胁到已攻打叶县的刘备。因此,曹操非常重视曹操调大将夏侯敦、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撤退阵线,选择博望坡与曹军对峙。《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载了博望坡之战的经历:“使拒夏侯敦,于禁等于博望。久而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逃,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蜀汉宰相诸葛亮用兵如神,而刘备的军事指挥能力相对一般。在这方面,这无疑低估了刘备。在博望坡之战中,刘备故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敦作战,故意撤退,然后烧毁了自己的营房。鉴于刘备过去多次输给自己,夏侯敦认为这次也不例外,决定追求刘备。
三
当然,在曹魏军中,还是有人看到刘备故意示弱,背后一定有伏击。李典劝夏侯敦不要听,坚持和曹魏五子之一于禁一起追刘备。当夏侯敦、于禁等人带领军队前往狭窄的森林山路时,刘备安排的伏兵突然被杀。在此背景下,猝不及防的夏侯敦立即被刘备击败。然而,虽然刘备的计划很成功,但曹操有许多军队。也就是说,当夏侯敦陷入苦战时,李典指挥他的士兵去接他,救出了夏侯敦。
@ 就刘备而言,刘表给予的军队相对较少,只能撤军。换句话说,如果军队相当,夏侯敦甚至前来支持的李典也很难撤退。在博望坡战役中,刘备周围没有诸葛亮等一流的顾问,也就是说,刘备在没有军队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击败了曹魏将军夏侯敦。
[img]426981[/img]
四
@ 博望坡战后,荆州牧刘表基本放弃了偷袭许昌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此后,刘备仍多次劝刘表出兵偷袭曹操,但后者都拒绝了,这导致他错过了赢得中原的机会。相应地,在博望坡战役中,虽然刘备曾经占据上风,但军队不够,无法进一步扩大成果。在此基础上,曹操将注意力转移到北方的袁谭和袁尚身上,没有时间考虑荆州的刘备,这样他就有机会休息。
在刘彪不愿寻求世界的背景下,刘备积极在荆州与名人交朋友。最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博望坡战争的六年后,公元208年春天,刘备终于说诸葛亮出山了。诸葛亮出山后,刘备的力量包括张飞、赵云、诸葛亮和庞通。赤壁战争结束后,他终于与孙权和曹操作战。
博望坡战争在三国时期爆发是什么时候?最后的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