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古代太监都是文盲。他们为什么读圣旨这么流畅?电视剧都是假的吗?
@ 让我们先谈谈太监这个词。太监最早不是指太监,而是指官名。魏晋以后,朝廷设立了负责宫殿物流的职务,如购买药品、制作衣服、准备皇家车马等。其中,最高官员的名字叫太监。
[img]425878[/img]
唐高宗时期,殿中省改为中御府,全体官员改为宦官。少数地位最高的人可以被称为太监。明清时期,中央皇权得到加强,太监逐渐等同于太监。
在古代,尤其是在清朝之前,宣读圣旨与宦官无关。在唐、宋、明等朝代,撰写、颁布和宣读圣旨的责任是在一个名为翰林学院的组织中。
唐玄宗时期,李隆基会选择文臣为翰林写圣旨,宋明时期,这一制度延续,也被称为翰林待诏。他们在皇帝的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明清后期,国王显然不愿意与大臣们分享这一权利。
[img]425879[/img]
当时还有专门为皇帝写的司礼太监和秉笔太监,或者是一个地位很高的职位。无论如何,要么是翰林学士宣读皇帝的圣旨,要么是钦差大臣亲自宣读。司礼太监的地位太高,小太监的权力太低。宣读圣旨往往轮不上他们。据说电视剧中太监宣读圣旨的场景极其罕见,除非是皇帝亲自宣传的。
许多古代太监都是文盲 太监是如何宣读圣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