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的主要参与者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伟、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懿、长沙王司马懿、成都王司马英、河间王司马青、东海王司马越。动乱持续了16年,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是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结果
公元307年,晋怀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废除三族刑。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权力。到目前为止,东海王司马越已经成为八王之乱中的最终赢家。
影响
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期间有战争。后期,朝廷无法控制全国,受战争影响的地区越来越大。除了王者互相攻击的战争外,还有一万年的变化,以及成汉、汉赵政权对西晋朝廷的一系列战争。南方还有变民杜曾、王如和张昌。
[img]422477[/img]
这些战争对全国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饥荒和频繁的疾病也迫使许多人离开家乡谋生,成为流民。成汉的领导人李特、李流和李雄都住在洛阳,因为他们逃避了一万年的叛乱,进入了蜀国。然而,他们意味着在益州刺史上看到八王的混乱,所以他们被任命为爪牙。后来,赵进和下一任刺史罗尚处理不当,使李叛进自力更生,在十六国中建立了成汉政权。
早在东汉末年,南匈奴诸部就因黄巾之乱内迁河内郡,曹操分匈奴为五部时,各部人也聚居在并州一带,直至晋朝。匈奴人刘渊在八王之乱中与成都王联系,并将匈奴诸部联系起来,壮大实力。成都王被王军击败后,刘渊利用时间建立汉国,成为未来西晋灭亡的力量。魏晋时期,除匈奴外,其他外国人也迁往内部,八王乱期间和后续外国人也经常参加中原战争。例如,并州刺史刘坤多次与代王拓跋沂卢联手对抗汉国进攻;王军和司马腾还与乌桓人和段部鲜卑联手对抗成都王。这促成了五胡乱华和十六国时代。
[img]422478[/img]
晋初制度本来就把地方军事和民政分开,分别由都督和刺史掌管,而在灭吴后撤退地方军力,更使各都督成为地方军事力量。然而,在八王之乱的后期,地方政府无法抗拒混乱,这使得制度失败。刺史还领导了一方的军政和民政。比如王浚、刘邈、青州苟曦,都是一方的军镇,在北方抵御汉国的入侵。苟曦甚至出兵讨伐东海王司马越。洛阳朝廷在永嘉之乱后倾覆,据一方王钧甚至有自立之意。但后来这些兵镇都被汉国摧毁了。
八王之乱后,东海王司马越掌握了朝权,无法控制匈奴汉国日益壮大的政权,内部排除异己,杀害了中国书记苗播、散骑常侍王延等人。后来,在永嘉四年(310年),他带领行台出京,带领大批军队和王公大臣离开首都洛阳,导致洛阳防御薄弱,盗贼猖獗。他死后,他带领的军队和大量的王公大臣在苦县宁平城被汉将石勒屠杀,洛阳很快就陷入了永嘉之乱。
[img]422479[/img]
虽然秦王司马邺在晋怀帝遇害后在长安即位延续国佐,但也在建兴四年(316年)被俘,西晋正式灭亡。早在荡阴之败后,东海王司马越东走,在徐州收集兵众,然后起兵讨伐河间王,迎帝东归。当时东海王留下琅邪王司马睿,以安东将军督促扬州各军事,守护下邳。后来琅邪王移镇建邺,在江左发展,为东晋奠定了基础。晋帝死后,琅邪王司马瑞即位为晋元帝。
在八王之乱的十六年里,许多国王相继败亡,许多人被杀,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耗尽,阶级和民族之间隐藏的矛盾爆发。“五乱”、八王之乱是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八王之乱以极端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社会氛围的畸变,导致了秩序的崩溃,将所有人推向了动荡的深渊,给社会带来了深刻而长期的灾难。
八王之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