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战争结束后,袁绍还有机会翻身吗?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官渡之战是三国第一次大战。袁绍的兵力史书记得很清楚,步兵10万,骑兵1万。然而,曹操的兵力史书却是秘密的,说曹操的兵力不到1万,这是不可信的。官渡之战开始时,曹操打得很好。白马之战斩颜亮,延津之战杀文丑,连胜两场,斩袁绍两位将军。
如果你只看一开始,总会有曹操占上风的错觉。事实上,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直打得很艰难。袁绍把所有的部队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与曹操作战。虽然战争一开始就失去了将军,但在官渡中后期,袁绍以强大的实力与曹操作战。面对绝对的实力,任何策略都是无用的。
@ 曹操曾经有放弃与袁绍对抗的想法,并写信询问于迅。然后于迅坚决告诉曹操不要撤退,于是曹操继续坚持下去,直到袁绍阵营的许攸叛逃到曹操阵营,告诉曹操袁绍军在哪里储存粮食。曹操亲自带兵打破并烧毁了袁绍军的粮草,彻底打败了袁绍。
因此,在传统意义上,许攸投降是曹操胜利的关键因素。即使没有许攸的投降,曹操也会输。袁绍在官渡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是许攸的投降吗?为什么袁绍失败了?
曹操善于用兵。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打了一系列胜仗。从打败黑山军、白波军、匈奴士兵到青州黄巾军,曹操几乎没有输过。后来,他与吕布和陈宫争夺兖州,与吕布作战,几乎都以胜利告终。曹操作战的特点是战略,善于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实际上是由曹操主动挑起的。公元198年,曹操征服了徐州下邳的吕布。吕布向河内太守宣传救援,宣传决定救援吕布。然而,他被下属杨丑和杨丑亲吻曹操,准备投靠曹操。然而,杨丑被下属隋固杀害。隋固亲吻袁绍,准备带兵投靠袁绍。结果,曹操派出史松、曹仁、乐进、徐晃等将军攻打隋固。与此同时,曹操也吞并了河内郡。
[img]420462[/img]
河内郡的大部分领土都在黄河以北,所以曹操第一次扩大到黄河以北,黄河一直是曹操和袁绍默认的边界,现在曹操扩大到黄河以北,引起了袁绍的怀疑,加上袁绍只是在199年平息了公孙赞,所以他开始准备攻击曹操,你可以看到,官渡之战是由曹操引发的。
既然曹操引发了官渡之战,他肯定会赢。当时,袁绍占领了河北四州。然而,经过多年的战争,袁绍在199年3月摧毁了公孙赞。三个月后,袁绍开始为官渡之战做准备。虽然河北四州实力雄厚,但袁绍到达河北后,一直处于持续战争之中,根本没有停止。
袁绍占据了河北四州,如冀州、青州、幽州、并州。曹操也占据了豫州、兖州、徐州、司隶州等中原四州。事实上,袁绍和曹操的实力没有太大区别。袁绍只比曹操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袁绍周围的敌人没有曹操多。曹操南部有孙策(孙权)、西边有马腾、韩遂,内部也有刘备时不时捣乱,在地理战略上,曹操不如袁绍,在军事实力上,曹操比袁绍强,在军事战略上,曹操比袁绍强,在人口物产上,袁绍比曹操强。
官渡之战
@ 官渡之战前后,袁绍和曹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实力差不多。袁绍投入了11万军队,曹操手下有那么多军队,但分散在各个地方。他们不仅要守卫徐都,还要防备南方和西北的敌人。官渡前线军队不多,最多3-4万。
当官渡之战成为消费战时,曹操陷入了困境,这是袁绍的力量和优势,这对曹操不利。他必须找到打败袁绍的方法。虽然曹操有退役的想法,但我认为他只是想听听于迅的意见。于迅告诉曹操要坚持下去,这坚定了曹操取胜的信念,绝对不是缺粮的问题。你知道,曹操收集的30万黄巾军家属都在后面为曹操屯田。此外,曹操统一了中原四州,内部战争早已消除,官渡战争几个月后不会缺粮。
让我们谈谈徐游的叛乱。想想徐游为什么会叛逃?历史书上说,他在后面的家人犯了法律,被逮捕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徐游的叛逃不是坑了他所有的家人吗?他的叛逃,他留在袁绍后面的家人不应该被杀死吗?这一分析表明,徐游的叛逃是不合逻辑的,徐游的叛乱更像是袁绍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造成的。
[img]420463[/img]
袁绍自公元190年进入冀州以来,不到十年就收复了河北四州。连曹操都比不上这个发展速度。袁绍原来是豫州汝南人。他的集团有一些豫州人,比如逢纪、郭图、徐游、辛评等。,但更多的是河北四州人,比如审判、田丰、郁教等。掌握权力的主要是河北士人。毕竟袁绍的势力主要在河北。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每逢纪律和审配都有自己的学校。袁绍去世后,袁绍的小儿子袁尚成立了,而辛评和郭图成立了袁绍的长子袁谭。双方开始互相残杀。袁绍去世后,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不可能开始。它们一定很早就开始了,包括徐友的叛逃,这很可能是有原因的,但史书没有记载。
袁绍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平息河北四州,绝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他也有缺点,如人才控制不如曹操,同时袁绍不能平息两派冲突,或者这是袁绍故意,然后他在中间找到平衡,以控制整个河北四州。
此外,从袁绍把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送到河北省四州一个州管理,这也表明袁绍不信任局外人,不信任的根源是不信任,或者没有好的手段控制下属,不像曹操,管理下属,袁绍主要不能控制或管理,导致内部斗争非常严重,例如,曹操烧乌巢,郭图建议攻击曹操大本营,但张和建议重兵救乌巢,结果,袁绍听了郭图,张合提出了正确的意见,但他担心自己会被杀,所以他向曹操投降。这种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经常发生在袁绍身上。
这是袁绍在官渡战役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即内部斗争激烈,袁绍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法,导致内部斗争影响外部战争,如徐友叛逃、张和、高光投降,这是内部斗争的证据,也是袁绍失败的原因。
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只带了800名骑兵逃回北方。他失去了所有10万步兵和近10000名骑兵。即使河北省四个州有数百万人口,也不容易招募10万军队。根据诸葛亮的能力,关羽和刘备损失了近10万军队后,花了五年时间训练一支北伐军队。袁绍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再次与曹操作战,但是曹操会给他时间吗?
袁绍官渡之战大败
除了军队人数的损失外,袁绍还损失了许多将领和谋士,如颜良、文丑、淳于琼、郁授、张合、高览、许游、田丰等,这些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拥有,@ 袁绍在世界上失去了无数的粮食和物资,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自信和威望。
军队、顾问、将军、食物、材料也可以通过时间寻找,但信心和威望损失,永远找不到,袁绍的失败和刘备的失败,是最后的失败,失败,袁绍知道他永远不会翻身,同时曹操不会让他翻身,更不用说给他翻身的时间了。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注定会彻底失败。袁绍一回到冀州,背后就发生了叛乱。这场叛乱要么是袁绍看到袁绍的大败想投靠曹操,要么是曹操鼓励袁绍的下属发动叛乱,这样的叛乱会层出不穷。袁绍不是刘备。他的下属没有诸葛亮,袁绍在平息叛乱后不久就生病了,然后在公元202年去世。他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官渡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