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舒在历史上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徐庶在历史上与演义有很大的不同。
徐舒原名徐福,原名颍川人。他出身贫寒,善于学习击剑,为人孝顺。初平时期,徐舒的朋友报仇伤人,带着母亲住荆州,化名徐舒。
到荆州后,徐舒专心学习,广交士人,尤其是崔州平(东汉太尉崔烈之子,冀州人)、石广元(和徐舒是老乡)、孟公威(汝南人)、诸葛亮(徐州琅琊人)等人关系密切。诸葛亮与庞德公、司马徽、庞统等人的关系很好,所以徐舒在荆州还是有名的。
[img]417260[/img]
201年,刘备依附刘表,驻扎在新野。徐舒得知刘备来了,就主动去投奔。这时,刘备需要人才,而刘备是新来的,非常重视徐舒。
然而,徐舒并不是刘备的军事大师,也没有出色的表现,更不用说在《演义》中打破曹仁的八把金锁了。徐舒可能是刘备的客人,负责内政工作,低调坚定。
207年,徐舒向刘备推荐了他的好朋友诸葛亮。刘备说,你可以带他去见我。徐舒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你必须亲自去见将军。所以刘备三次参观了茅草屋,邀请了诸葛亮。
这便是
“徐妃走马推荐诸葛”
典故的原型,但发生在长坂坡之前,徐舒的母亲没有被曹操带走,徐舒和诸葛亮在刘备手下工作了半年多。据《演义》报道,徐舒建议诸葛亮在母亲被曹操控制后,他和诸葛亮没有在刘备手下工作。
208年,曹操兴兵南征。徐舒带着母亲和刘备南撤。在曹军的追求下,徐舒和母亲在长坂坡被冲走,而他的母亲则被曹军俘虏。徐舒得知后非常焦虑,对刘备说,我的主人和母亲被俘了,现在我的心一片混乱。我想回去保护我的母亲。刘备答应了。
之后,徐舒去找曹操。曹操对徐舒很有礼貌,没有强迫徐舒的母亲。这与《演义》中写的完全不同。
徐舒投靠曹操后,没有“一言不发”。他改名为徐福,继续低调踏实地工作。曹丕篡汉时,徐舒已成为步兵队长、关内侯,并劝曹丕篡汉称帝。223年,徐舒至右中郎将,御史中成。
虽然在两国,诸葛亮还是很想念徐舒等老朋友。228年,诸葛亮北伐时,得知徐舒是御史中城、石广元为典农的校尉时,不禁叹了口气:曹魏能人太多了吗?他们怎么能成为这么小的官员?
事实上,徐舒和石广元的官职并不低,但与诸葛亮的宰相相相比,确实相差甚远。
他的另一个好朋友孟公威是曹魏的凉州刺史和征东将军。北伐时,诸葛亮写信给司马懿,要求他请杜袭向孟公威传达他们的好朋友,以示他没有忘记他的老朋友。
回想起来,诸葛亮年轻时对徐舒、石广元、孟公威等人说,你将来可以成为刺史、郡守等大官。他们三个一起问诸葛亮,孔明你呢?
与管仲、乐毅相比,诸葛亮笑而不回答。
徐舒在历史上的最终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