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17岁时把位置让给了他的叔叔。后来发生了什么?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公元471年,北魏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今年,17岁的小皇帝拓跋弘决定辞职,准备让位。突然,大臣们有点困惑。结果,拓跋弘认为大臣们不够头疼。他选择不把王位传给王子,而是让叔叔拓跋子接管王位。突然,大臣们炸了锅。
[img]416665[/img]
毕竟,拓跋弘太年轻了,在与冯的斗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母子之间的反目成仇也让他感到沮丧,并做出了退位的决定。然而,在这个时候,如果他选择退位,王子拓跋宏只有5岁。朝鲜政府的权力肯定会完全落入冯的手中。到那时,他将卸下负担,但他的儿子将受苦。只有这样,拓跋宏才能决定把王位传给皇叔拓跋子。
拓跋弘选择的传位候选人是王拓跋子推。他性格冷静,能力出众。当他是当地官员时,他深受喜爱。后来,他进入北京担任重要职务,表现出色。拓跋子推是一位正宗的皇室中人。在拓跋弘看来,如果他继承了自己的地位,他就足以与冯竞争。但他有点想当然。
这个想法提出后,冯氏还没有发难,朝臣们首先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反对,有的还在伏地哭,请求拓跋弘恢复生命。在这样的反对声波下,原本决心的拓跋弘开始动摇。毕竟他太年轻,有点意气用事,把政治斗争想得太简单了。即使是手掌大权的皇帝,有时也不能鲁莽行事。于是,在反对声中,拓跋弘放弃了让拓跋子继承王位的想法,不情愿地把王位传给了儿子拓跋宏,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
皇帝在17岁的时候把位置让给了叔叔。后来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