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文学成就是什么?如今,著名的有《资治通鉴》、《稽古录》、《潜虚》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书。
《资治通鉴》包含了16个王朝的兴衰,近1300年的历史,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编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共294卷,约300万字。
其主要内容以国家政治和军事为主线,辅助内容如国家经济、文化和人物评价。司马光希望后人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关心国家的兴衰,并警告统治阶级吸取前人的教训,管理国家。
[img]413462[/img]
在某种程度上,《稽古录》可以算是《资治通鉴》的姐妹篇。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共20卷,记录了从古至宋英宗历代的重大事件。
《稽古录》语言简洁易读。历代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明代哲学家朱认为,孩子读完六经后应该读《稽古录》。
《潜虚》一书是司马光写的哲学作品。司马光在即将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因病去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潜虚》是司马光模仿汉代扬雄的写作手法,以五行为基础,以义理、图式、术数为主要内容。
司马光的名言
除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外,司马光的文学素养也极高。司马光一生都在写作,写了许多流行的名言。这些名言在今天似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在今天广为流传,也是辩证才与德的关系。
司马光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有美德,不在乎自己才能的培养,即使他有一颗做好事的心,他也不会成功;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只有天赋,没有美德,他会做好事和坏事,这取决于他自己的想法。
如果没有德,他的才华更好,那么他做坏事的可能性就越大。人才和美德是必不可少的,相辅相成。
除上面这句话外,这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傻人”在今天看来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img]413463[/img]
这句话的大意是和一个德行差的人交朋友,不如和一个没有天赋但积极努力的人交朋友。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德行差也会影响身边的朋友,两个人是相互影响的存在,在选择朋友时要擦亮眼睛。
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值得借鉴。司马光认为,要学习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即使学不到,也要借鉴。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并警告自己注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司马光的文学成就是什么?盘点其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