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吃饭很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进口”大米?
土豆已成为中国仅次于大米、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主食。这一重大变化被食品专家称为“粮食危机”的萌芽。事实上,唐宋以后,由于人口的增加,“粮食危机”在中国越来越突出。早在北宋,中国就开始从泰国和越南进口大米,以便让人们至少在春节期间吃一顿饭。换句话说,中国人最迟在宋朝开始吃进口大米。
先秦的最高档次是“蒸饭”
中国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大米的进口,大米和小麦一样,是古今中外中国人的主食。
中国人吃米饭有着悠久的历史。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20多吨大米。据估计,这些水稻有7000年的历史,包括人工栽培的籼稻和粳稻。
当时吃大米的人不仅仅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还主要生产小麦的中原地区。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大米遗迹。史料也证实,中国古代北方人也吃大米。《史记·夏本纪》记载“让所有的稻子都受益,可以种得卑微潮湿”。大禹让舜帝的女婿把大米送到人们的家里,种在低湿度的田野里。可以看出,当时中原黄河中下游种植了大米。
那么,中国人早期吃米饭的方式和现在一样吗?几乎。人们多吃米粥,最高档的米饭应该是“蒸饭”。
[img]412847[/img]
今天蒸米饭。然而,古人早期的米饭烹饪方法与今天略有不同:先将米饭放入锅中煮熟,半熟后取出,放入蒸锅(蒸笼)中的水饺中蒸熟。。这种蒸米饭在先秦时期很受欢迎。
秦汉人喜欢吃“干饭”
秦汉时期,人们吃的最多的不再是蒸饭,而是一种“干饭”。这种干米和现代一些地方的干米完全不同,干米和粥不同。这是一种真正的干米——干没有水的米饭。
秦汉时期,也叫“干”。
干饭通常放在一个容器里,比如陶器壶,随吃随取。吃的时候,把干米放在汤里,叫做“晚餐”;假如是米饭和豆豆一起做的,那就叫“黄”。这两种形状相似,常被称为“尴尬”。
“吃饭”其实就是泡饭,被“说文解字”中的“食部”称为“水盖饭”,这和现代人喜欢吃的“盖饭”不一样,但在语境上有共同点。
“干米”易于长期保存,便于携带和食用。它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方便米”。因此,干米在汉代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旅行时,古人经常随身携带干米。当军队行军时,士兵们也会随身携带干米。
例如,中国竹子的版本上写着“所有的米饭都是22石八斗”,竹子的版本也记录了米饭和231石头。这里有更多的米饭和231石头。在秦汉人的生活中,干饭的消费量非常大。
需要注意的是,干饭不是高档食品,而是大众食品,有地位的人几乎不吃。
魏晋人推崇“菜饭”
[img]412848[/img]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吃米饭。现代人吃的米饭种类基本上出现在这一时期。例如,魏晋人第一次吃现代人喜欢吃的“菜饭”。
蔬菜饭,当时被称为“蔬菜饭”,或“蔬菜饭”,生产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把蔬菜切碎,拌在米饭里,然后煮成米饭。魏晋时期,吃蔬菜的目的是弥补主食的不足,用蔬菜和米饭来满足饥饿感。
当时,大米被称为“白米”。由于大米产量不足,人们不能经常吃。南朝中后期,随着水稻种植的推广和水稻数量的增加,人们可以吃白米。
隋唐以后,古稻与现代稻基本相同,尤其是宋代。宋代人喜欢用其他成分煮米饭。根据配料的不同,有清精米、玉井米、扁桃米、石髓米、金米、盘游米、蓬米、大骨米、二红米、西米
正是宋人对“米”的深入发展,导致了大米消费的急剧增加。国产大米无法满足国民消费,于是“进口大米”开始摆在古人的餐桌上。
宋朝最早引进国外稻种
[img]412849[/img]
早在北宋赵衡(真宗)称帝的时候,就有从国外进口大米的记载。宋代僧侣文瑛在《湘山野录》中说:“真正的宗族深深地读着田野,闻着城稻的耐旱性,闻着西天绿豆子的大小,遣使用珍品寻求种植。占城得种20块石头,到目前为止还在到处播。”
然而,进口的大米不是直接食用的,而是种植的。目前还不确定中国此时是否吃过“进口大米”,但中国人对占城大米的独特胃口是肯定的。据香山叶路介绍,宋振宗从占城获得大米后,将大米种植入宫中。秋收后,他还特别邀请朝臣们品尝新大米制成的大米。
这件事发生在1012年,也就是宋代大中五年的幸福。今年被认为是中国推广进口耐旱水稻的第一年。从那时起,吃进口大米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正常生活。
康熙鼓励进口“泰国大米”
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有着悠久的历史。清初,中国大量进口“泰国大米”。
当时,泰国被称为暹罗。1722年,清朝69岁的圣祖玄叶在听到暹罗使者说他们国家有很多大米,而且价格便宜后,决定进口“泰国大米”。他亲自询问了进口情况。
根据《清史·属国传3·暹罗》,康熙对礼部官员说:“暹罗米非常丰富。如果运米到福建、广东和宁波进行10万块石头的贸易,那么在有利的地方免征税款。”礼部官员随后与暹罗使臣达成协议,“年运30万块石头”。这是中国大规模进口泰国大米的最早贸易记录。
当时暹罗大米每石只卖二三块钱。当时中国大米的正常价格是每石七八块钱。暹罗大米的价格不到中国大米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粮食危机,康熙积极鼓励暹罗商人向中国出售大米,以补充国内大米的短缺。
[img]412850[/img]
1724年(雍正2年),暹罗商人将第一批水稻运到广东,并将水稻种子和一些果树苗捐赠给中国。康熙皇帝去世后,新皇帝雍正命令广东尽快以当时中国的市场价格出售泰国大米,这些大米是免税的。
就在这个时候,广东人第一次吃泰国米饭。从那时起,进口大米就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有关。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 古人什么时候吃[进口]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