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在古代,行刑应该在午时三刻选择 古人不能换个时间吗?

对古代行刑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古代在“中午三刻”行刑,不能换个时间?

263年,曹魏景元四年后,名人季康被押往洛阳东市。

行刑前,季康请求最后一首钢琴。面对三千太学生“刀下留人”的呐喊,行刑官答应了季康。

演奏前,季康告诉大家,这首歌是在洛西华阳亭游玩的时候,习惯了一个世外高人。因为高人的委托,它没有传给任何人。今天,《广陵散》绝对响亮,与大家告别。

天籁之音结束了,午时三刻已经到了。随着监斩官的命令,季康的生命定格在39岁。

在许多关于古代影视作品和古典小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秋后问斩”的描述。那么,古代为什么要在“下午三刻”处决囚犯呢?如果你能改变时间呢?

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人最注重天人合一。人们所有的行动都应该与时间相对应。例如,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指导人们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祭祀、耕作和生活。

无论是“日出工作,日落休息。”工作,还是婚礼和葬礼,都应该基于时间。”女人伤害春天,男人伤害秋天”,也表明,不仅外部的一切都有时移动,人们的内心世界也受到时间变化的影响。

对于四季来说,养生:春生发,夏生长,秋杀,冬收。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商声主西方之音,夷为七月之律。商人,伤害也,事情既老又悲伤;夷,杀人,事情太繁荣,当杀人。”

秋天的肃杀之气,可见一斑。@ 杀害犯人,也选择秋天。

[img]412828[/img]

午时是阳气鼎盛的时候

为什么是午时?古人善辨阴阳。也许我们现代人对此不太了解。@ 古人认为生命是“阳”,死亡是“阴”。而“阴”最怕的就是阳。而中午,也就是中午,是阳气最旺的时候。

事实上,我们常说的“邪不胜正”,也有这个意思。

当人们做坏事时,会产生阴气,阴气重,自然会生病。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所以,古人如何划分这一天的时间呢?

古人对一天进行计量

其实古人在定时制的时候,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制定出合理的时间计量方法。

起初,古人使用漏刻计时法。起初,人们在漏壶中插入一支箭,箭上标有刻度。这是一种测量刻度的仪器。在箭的下面,它由一艘船支撑,漂浮在水面上。

当水慢慢流出壶外时,壶内的水位变低,箭就会下沉,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看到箭上不同的刻度。

古人学会平均后,将一昼夜平均分为一百刻,这就是百刻制。

《尚书正义》中说:“古制刻漏,昼夜百刻。昼长60刻,夜短40刻。白天40刻,夜长60刻。白天50刻,晚上50刻。”

根据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节点,计算不同的刻数。

[img]412829[/img]

古人优化了计时法

后来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等份。@ 古代的一个小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人分别以十二地支命名。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毛、陈、思、午、未、申、酉、徐、亥。

比如晚上11:00到凌晨1:00,凌晨1:00到凌晨3:00,以此类推。

下午,是十一点到中午一点。后来改用一天九十六刻,一刻正好是十五分钟。

根据尊卑情结确定的十时制

在泰国,一天不分为十二等分,而是十等分。也就是说,“一日十时制”是根据不同的尊卑水平定义的:“日中当王,吃饭时当公,平旦当清,鸡鸣为士,晚上当肥皂,人为舆,黄昏为隶,日入为僚,日入为仆,日出为台。角落里,日出,阙不在第一,尊王公,缺位。”

秦汉还使用了“一日十六时制”。@ 一天十二等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img]412830[/img]

为什么在阳气最盛的时候处决犯人?

午时三刻,是古人计算出的阳气最盛的时刻。为什么要在阳气最盛的时候处决犯人?

事实上,如果行刑是为了消灭囚犯的物质形态。而中午三刻的问斩,就意味着消灭他无形的生命。

这是什么意思?古人相信,人死后,又会转世。然而,当中午阳气盛开时,阴气很容易消散。@ 这时,犯人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

更多的方面,可能是考虑到大多数被问及斩首的人都是极其凶猛的人,害怕这些人死后变成凶猛的鬼魂,伤害世界。我选择了这样的时间。

有书说:中午,人们常常昏昏欲睡。此时行刑,犯人的痛苦最小。

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善意猜测。其实古人最说“善恶终有报”。我根本不会这么善待一个极其凶猛的人。

邪不压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当然,一切都有例外。如果这个被处决的人是无辜的,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死后的灵魂只会上升到更高的维度。世界上那些邪恶的人也会承担杀戮的责任。如果恶业太重,他们在阴间的惩罚往往是他邪恶的十倍。窦娥被冤枉,导致“六月飞雪”。这是一种古老的道德观念,表明善恶最终会得到回报。

其实三刻有很大的讲究

那为什么是中午三刻,而不是两刻呢?古人最关心阴阳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消失。当阳最繁荣时,下一刻,也就是阴升起时。

[img]412831[/img]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影子来理解。中午,我们看不到阳光下的影子。一旦中午过去,就会出现影子。

@ 在阳转阴之前完成行刑。下午三刻,也就是11:45分,差15分到12分。

12点一到,阴气就会升起,@ 不能等到12点。在此之前完成。@ “午时三刻”的时间不是随便选择的,而是古人在长期探索天时后做出的判断。

而且这么重的惩罚,也不是针对所有被判死刑的犯人。只有极重的罪犯才会在这个时候被安排行刑。


在古代,行刑应该在午时三刻选择 古人不能换个时间吗?在古代,行刑应该在午时三刻选择 古人不能换个时间吗?

,,,,,,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

  • 古代皇帝一个月吃多少钱?清朝皇帝吃得最贵
  • 人以食为天,没有错说,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习惯用“日出”、“日落而歇”、“一日三餐”。。。这些词描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