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后,计划收复宋永初三年(422年)北魏夺走的河南军事重镇。于7年3月,元嘉利用北魏刚刚与北方软战,黄河以南屯兵减少的机会,以右将军领兵5万到彦之,带领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朱灵秀船师进入黄河;此外,骁骑将军段宏还带领8000辆精骑直接指向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1万继进;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率兵3万监征军事。在此之前,先命殿将军田奇出使北魏,并告诉魏太武帝拓跋涛:这次攻魏只是为了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而不是河北。
前奏
魏太武帝听到宋军的进攻,命令河北、定、相三州造船3000艘河津分布,并将幽州以南的驻军集中在黄河地区进行防御。6月,魏太武帝使平南将军大毗屯河,安南将军司马楚屯颍川(今河南漯河市东北)防宋。
[img]403942[/img]
过程
从淮水到泗水,由于水浅,日行只有l0里,从4月到7月,始至须昌(今山东东平西北),随后追溯黄河西上。河南诸镇魏太武帝兵少,难以抵抗宋军,随后主动撤离,北渡黄河。以阳平公杜超为首都督冀、定、相三州军事,守护邺城(今河南临漳西南),节度诸军。宋军未经交战占领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东)、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洛阳、金永(今洛阳东北)等城市。到彦之各留兵镇守,将各军推至黄河南岸,西至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兵力分散。八月,魏太武帝派遣冠军将军安颉监护诸军到彦之。燕之部将姚耸夫渡河攻冶坂(今河南孟县西黄河北岸),被安颉部击败,死者众多。不久,魏帝将征西将军长孙道生与拓跋大毗屯兵黄河北岸以御到彦之一起。十月,北魏军渡河发动全面进攻。连克金永、洛阳、虎牢。十一月,宋文帝为增加攻魏兵力,加檀道济为都督征诸军事,率众北上。在滑台附近,得知洛阳、虎牢等城失守,各军纷纷奔散,吓得要烧舟南逃。王仲德认为,北魏军离此还有几千英里远,滑台上驻扎着强兵,不应该舍舟而去。从清水到济水,再到历城(今济南),仍然害怕被魏军追赶,下令焚舟弃甲,步入彭城(今江苏徐州)。北魏军攻济南(郡治历城),转而攻克湖陆(今山东鱼台冻南)。魏将安颉继又督诸军攻滑台。
第二年(元嘉八年)第一个月,檀道济等人从清水到救滑台,到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打败魏安平公乙,转战高梁亭(今东平县),斩断魏济州刺史。二月,檀道济等进入济上,20多天与魏军交战30次,多获胜。到历城,由于粮备被魏军焚烧,食欲不振,无法前进。魏帝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帮忙,如安颉、司马楚等。
[img]403943[/img]
结果
宋守将朱修之坚守数月,粮尽,滑台被魏军攻破,修及东郡太守申谟被俘。檀道济军粮尽,只好自历城南还。魏军得知后,立即追击。为了迷惑魏军,道济让士卒在夜间“唱筹量沙”,用只有少量的谷米覆盖沙子。清晨,魏军见之,误以为宋军粮食还不够。檀道济兵少,魏军势盛,道济命兵全披甲,自己穿白衣乘舆,引兵慢慢出城。魏军恐有伏兵,不敢追逼,檀道济全军安返。
点评
在这场战争中,宋文帝不顾朝内人事不和谐,水浅舟行不便,贸然伐魏,导致失败。但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指挥官缺乏勇气和足智多谋,战斗指导失误。
宋文帝在宋攻魏河南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