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三妻四妾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妻四妾广为流传。三妻是哪个“三妻”?四妾是哪个“四妾”?
[img]390158[/img]
当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时,男性凭借身体优势超越女性。几千年来,中国古代一直处于父系社会。男人的主导地位也使男人的“三妻四妾”逐渐成为常态。男人的地位越高,他们结婚的女人就越多。顺当皇帝时,他娶了两个女人,后代有更多的女人。那么,三妻四妾是什么意思呢?
[img]390159[/img]
“三妻四妾”起源于明代小说《金瓶梅》,“至如三妻四妾,买笑追欢,再当别论”。这个词也在清代李渔创作的戏剧《风筝误》中提到。从此,三妻四妾这个词开始为人所熟知和使用。由此可见,三妻四妾一说是明清以后开始的,不是古代的说法。至于三妻四妾,具体指的还不清楚。 三妻包括直妻、偏妻、下妻,但偏妻和下妻却徒有“妻”之虚名。按照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一般是一夫一妻多妾。所谓的直妻,就是男人明媒正娶的第一任妻子,也可以称之为正妻。妻子的地位最高,一般只有一个。只有当同宗兄弟中有人把自己的独子过继给他时,独子才能娶两个直妻来延续双方的香火。至于偏妻和下妻,虽然有“妻”之称,但实际上是妾。在民间谚语中,偏妻也被称为下堂妾。 而清代俞正羲的《桂思类稿》则直言下妻月妾。
至于四妾的说法,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嫁丫鬟。春秋战国时期,主人结婚时,通常会有贴身侍女或宗族姐妹结婚。这些随嫁的女人被称为妾。这种嫁妆习俗直到封建社会后期才存在。男人娶三妻时,会把三妻陪嫁丫鬟当妾,而一妾则是父母赐予的。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其实也有可疑之处。贴身丫鬟不一定会被纳妾,男人的妾室也不一定会止于四人。
[img]390160[/img]
三妻四妾更像是一种虚指,中国古人用数字表虚指的用法历史悠久。在成语中,用少数虚指多数的方法数不胜数。此外,由于古人喜阳,指阳的奇数被更多地使用。例如,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九牛一毛的用法,其中九只是表示数量多。在诗歌中,数字虚指的用法也很多,比如后宫美女3000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妻四妾是虚指用法的说法更准确。 当然,并非所有古人都能“三妻四妾”,大多数普通人一生只能得一妻。汉代,只有有特殊成就的人才能得到八妾,普通官员只能有三个妻妾,而普通人只能不纳妾。等到元朝,普通人才能纳妾,而且只能在年满40岁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假如随便纳妾,就会被鞭打40鞭。在这种情况下,权贵人家娶的妻妾大多不止三妻四妾,而普通人大多只有一个妻子。三妻四妾只是指权贵之家妻妾成群的情况。
三妻四妾作为传统社会的一种现象,也体现了古代对秩序的尊重。事实上,前朝的君臣和后室的妻妾顺序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古人对等级的尊重。
古代三妻四妾是什么样的? 三妻四妾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