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曹操。他建立的魏国活到了@ 但事实上,真正的赢家应该是司马家族。我们应该知道,在魏明帝统治期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事件”,强行夺取了魏国的政权。他以为自己是为曹家工作的人,但没想到会主要是反客户。从那以后,世界改姓司马,两晋时期也随之而来。
不幸的是,司马家族没有延续晋朝很长一段时间,被最初的汉朝皇室后裔,这个人是南宋宋朝的建立者宋武帝刘玉,不仅如此,后来刘玉稳定了政权,还找到了机会摧毁司马懿的所有后代,难道刘玉和司马家族有什么深深的仇恨吗?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这背后的原因也非常现实。
[img]388618[/img]
01晋朝灭亡,宋武帝崛起
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后,并没有立即成为皇帝,而是威胁皇帝命令诸侯,避免因名不正言不顺而造成局势混乱。这一直持续到他的孙子司马炎这一代,晋朝才真正建立起来。然而,司马懿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江山基础并没有流传太久。它只存在了100多年,然后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汉朝皇室后裔刘裕趁机崛起。虽然他曾经是皇室后裔,但他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的平民,更不用说他的后代了。然而,时代造就了英雄。恰好东晋将领桓玄叛变,打算谋权篡位。
刘裕对这个机会非常乐观。他想招螳螂捕蝉。黄雀落后。看到恒玄即将安排夺位,迫使晋安帝写下禅让的诏书,刘裕开始准备军队在京口起义。
桓玄放弃了政府,自上而下的官员只关心个人利益。刘裕的起义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没过多久,桓玄就下台了。刘裕因平定叛乱而出名。然后他建立了宋朝。也许很多人都很好奇。他不是汉朝的后裔吗?为什么不改名为汉朝?
[img]388619[/img]
这主要是因为刘裕的家庭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地宋,所以他把国家的名字取为宋朝。无论如何,刘裕也为祖先报仇,从司马家族手中夺回政权。
02屠杀司马懿后人
建立新王朝后,刘裕也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下令处死司马懿的后人。俗话说“要饶人,饶人”。司马家族已经放弃了他们的位置。刘裕为什么要放过他们?这件事要从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司马德文开始。
当时,刘裕强迫他退位后,他一直保持低调。他担心刘裕会对他不利。毕竟,司马皇室的身份就在那里。换句话说,他会怀疑有一天他会不会再被司马皇室推翻,但俗话说,他害怕什么,刘裕总是对司马德文不放心,我听说他还有一个儿子,为了避免司马家族血液的延续,刘裕随意定罪杀害了他的儿子。
后来想了想,连儿子都杀了司马德文,还不错,就命令一个叫张伟的臣子用毒酒毒死司马德文,没想到这个人还是一个怀旧的忠臣。他不忍心亲手杀了司马德文,反过来喝了毒酒就死了。
[img]388620[/img]
刘宇马上就知道了这件事,这让他大吃一惊。没想到身边的人还在关心前朝,甚至愿意为老主牺牲自己。如果这样下去,迟早司马皇室的崛起会危及他的统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刘裕毅不断地与司马家族彻底撕破脸,然后下令杀死司马皇室的所有人。面对强大的力量镇压,司马家族的人是不可避免的,很少有人能逃脱出生。没人想到刘裕会这么绝望。自古以来,很少有禅宗皇帝被杀,更不用说涉及民族和被全门抄袭了。刘裕这样做显然是毁了他的名声,这只是为了消除他们的担忧吗?
[img]388621[/img]
03居安思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刘裕不顾后果屠杀司马皇室的人当然不是一时冲动。作为皇帝,他怎么能没有头脑呢?即使他损害了自己的形象,他也必须有更大的好处。除了排除异己,稳定政权外,还有其他计划。
一是消除后顾之忧,直接避免司马家族人以后的报复。谁让刘裕的王位从他们手中夺走?司马家族的人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们不说别的。司马懿不就是这样夺取曹魏的世界的吗?
第二是斩草除根。要知道司马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还有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上层家族。如果他们有两颗心,久而久之就能掀起大风暴。更何况很多人都是博学多才的人,以后卷土重来的希望太大了。如果他们留着,迟早会被他们推翻。与其一直防备,不如现在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刘裕也在考虑他的子孙后代,即他的儿子刘一福。当刘裕登上王位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根据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这个年龄已经是暮年,随时都有可能死亡。
[img]388622[/img]
然后刘裕必须迅速安排他的未来,也为他17岁的儿子铺平道路,如果有一天死亡,把混乱留给刘义福,他没有能力管理国家,也无法与如此强大的阀门家庭竞争,他宁愿背诵骂名,也不愿放弃别人的手和死亡。
04结语
也许很多人认为刘裕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滥杀无辜,迫害司马家族,但与其他朝代相比,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如汉朝刘邦屠杀英雄,唐朝李世民杀死兄弟强迫父亲,等等,简单地说,出生在皇室不可能手不沾血,斗争、内乱和杀戮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封建王朝统治下不可避免的结果。
刘裕和司马家有深仇大恨吗? 为什么刘裕掌权后杀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