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是明朝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至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之间的清帝太极之战,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强队,开辟关宁锦防线。
明清之间的主要决战在历史上被称为“松锦之战”。在松锦之战中,明军最终会被摧毁,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明军在被清军打败之前被切断了供应。
[img]379892[/img]
当然,历史上真正的松锦之战实际上非常复杂,持续了两年。在此期间,不仅战场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在中国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要说清楚这场决定大明国运走向的松锦之战,我们必须从崇祯皇帝刚登基的那一刻开始。
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内部自然灾害不断,外部后金崛起,东北虎视眈眈。早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前,明朝和后金就多次交手。
[img]379893[/img]
在对抗的过程中,明朝也发现了后金的一些特点。后金军强于野战。如果与骑兵作战,只有明朝最精锐的军队几乎无法与后金竞争。然而,如果我们改变我们的想法,以防守为攻击,我们可以抑制后金军队的野战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不断修城,压缩后金的生存空间,迫使后金军放弃野战,变成攻城战。
一旦进入攻城战的状态,这就是明军擅长的领域。即使你赢不了,你也可以保持它,所以容错率相对较高。后来,明军在北方的几位指挥官都采取了这种做法。@ 崇祯登基后,袁崇焕在辽东正式完成了这条关宁锦防线的建设。
这条防线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力量,锦州为先锋,彻底堵塞了辽西走廊。在这三个城市之间,明军修建了许多联合防御城堡。无论后金军攻击哪一点,都必须面对坚硬的城墙,不可能立即征服。一旦延误时间长,其他地方的明军就可以前来增援,对后金形成有效反击。
后金军虽然战斗力很强,但面对这条防线却无能为力。后来后金想办法绕过这条防线突袭北京。虽然没能成功击败北京,但也用了一系列手腕杀死了明朝的袁崇焕。
[img]379894[/img]
袁崇焕死后,后金虽然占了一些便宜,但面对强大的关宁锦防线,还是没有办法。
@ 随着双方战斗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战争焦点逐渐聚集在锦州。就后金而言,只有赢得锦州,才能破坏整个关宁锦防线。只要防线消失,后金军征服山海关就不再是一个梦想。
对于明朝来说,只要锦州还在,明朝在山海关之外,就有更大的战略旋转空间。如果锦州丢失了,黄金就可以很容易地击中山海关。然后就很难再保持下去了。
@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后金多次攻击锦州,但没有取得多大成就。驻扎在锦州的明军是关宁最精锐的铁骑,战斗力也很强。在此期间,明军也玩过欺诈和其他手段,无论如何,@ 后金在锦州这边死敲了好几年,直到后金改名为清朝,还是打不下来。
直到几年后,他才改名为清朝的后金,终于意识到他的战略可能有问题。依靠军队的勇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征服锦州主要是不现实的。因此,清朝开始改变思想,从最初的强攻转变为包围。
既然是城市,城市的供应是有限的。只要城市被完全包围,城市的供应被消耗掉,城市自然就会下降。如果在此期间,明军来救援,那就更好了,直接围攻救援!清军最头疼的是明军不能坚持,但不怕明军主动出击。
修改作战计划后,清军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出征到定点围困。今年,清军全力拔除锦州城外的城堡,把锦州变成了一座孤城。
[img]379895[/img]
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清朝恢复了朝鲜和蒙古。这样,清朝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即使明朝想骚扰清朝的后方,也没有机会。此时,清朝实际上已经开始在关外战场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崇祯十四年三月,经过长时间的围困,锦州已被清军彻底围困,城市供应即将被切断。这时,守城的明军只能开始求助。明朝政府也知道,一旦锦州丢失,整个山海关外的防线就会彻底崩溃。接下来,明朝派洪成类为指挥官,派出13万名明军前往锦州救援。
从那以后,经过几个月的跋涉,明军终于到达了锦州战场。崇祯十四年7月28日,明军抵达锦州城南乳峰山,双方迅速展开第一次交锋。
这次交锋以明军小胜告终。
虽然清军擅长野战,但在这场战争中,人数处于绝对劣势。此外,清军长期围困锦州,疲惫不堪。在明军方面,调来的是当时明朝最凶猛的精英。@ 在这场接触战中,清军战败并不奇怪。
[img]379896[/img]
从理论上讲,此时的明军实际上已经成功地拯救了锦州。如果按照以往的战略,明军应迅速补充锦州的士兵和供应,主力部队进行战略撤退。这样,它不仅解决了锦州的围攻,而且保留了明军的主要战斗力。
但问题是,在这个时候,明军的主力不允许撤退,甚至要求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歼灭清军的主力军。
就在今年年初,以李子为首的农民军在明朝内部攻占了洛阳,然后攻占了大量领土。这样,明朝内部就已经紧张了。此时,明军派出13万主力出关作战。中国已经空虚到极点,根本挡不住农民军。
@ 崇祯皇帝多次催促洪承类快速结束关外战争,然后立即带领这些精锐回援解决内部农民军问题。
正是崇祯皇帝的催促,洪承类从出征那天起就没有做好准备。离开宁远时,军粮供应严重不足。更不用说锦州的快速补充了,即使是13万主力军的补充也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当清朝这边反应过来时,明军的麻烦就来了。
[img]379897[/img]
在短暂的胜利之后,在清朝,以皇太极为首的清朝精英开始迅速援助锦州。到达锦州战场后,经过仔细观察,皇太极很快意识到明军的供应弱点。与此同时,皇太极率领的援军到达,也使双方的整体战斗力开始持平。
接下来,清军开始挖生命的战壕,包围了洪承类领导的明军主力先锋。同时,清军派出精锐,袭击了位于笔架山的粮草供应点,切断了明军的供应线。
没有补给的明军突然慌了。主教练洪不得不下令,13万明军分开突破,能跑一点就跑一点。但是,此时的清军在哪里会给明军机会呢?除了吴三桂和马科两名总兵,他们成功率领军队突破,剩下的明军大部队都被清军包围在松山市。就连教练洪也没能跑出去。
此后,清军围绕松山城,彻底围绕明军主力。没过多久,松山城的便粮草就被切断了。明朝辽东的主力大部分都被包围了,没有援军会来救他们。
[img]379898[/img]
因此,崇祯十五年2月28日,松山城被打破。几天后,锦州守军将无望守城,并投降开城。随着锦州和松山的衰落,明朝在山海关外的防御体系已经完全崩溃,没有希望。
经过这场战斗,明朝不仅损害了超过10万名精英,而且还失去了山海关以外的所有战略深度。战后,清军可以直接影响山海关,明朝没有反击的能力。
这是历史上真正的松锦之战。
在松锦之战中,明军之会全军覆没的最直接原因是供应被切断。但如果你仔细研究根本原因,那就太多了。归根结底,明朝内部矛盾太多,统治机器彻底腐烂。在这种情况下,明军打不过清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松锦之战中,洪承类领导的明朝军队为何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