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七国之乱,是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打皇帝,一股脑全来,然后一股脑全被清理干净。
西汉帝国正处于上升时期,文治武功,地表最强。七个诸侯国,什么都不是,三个月都是平静的。但这只是开胃菜,很快就是汉武帝激情燃烧的岁月。
[img]368001[/img]
西晋八王之乱,是八个诸侯王轮流单挑皇帝,一个诸侯王把皇帝打倒,然后和其他王子搞群殴。
西晋时期,文治武功,地表最怂。皇帝成了获胜者的金腰带,王子们就像在玩游戏,没有规则,没有头脑,没有大局,一直在战斗16年。几十万汉族精英在这种无聊的自相残杀中被杀。不久之后,就是大家的末日——五乱华和三百年的大分裂。
原因有三:
一是阶段趋势不同。
七国之乱时,西汉帝国早已度过幼儿期,正处于青春期,可以说充满活力,荷尔蒙爆发。此时,西汉皇帝和西汉朝廷都想找点东西,实力太强,必须惹麻烦。@ 来点小挫折,没关系,权当新手村试炼,打怪升级。事实上,七国之乱是皇帝和朝廷无事可做的。削藩没问题,但你不能一点一点来吗?不,投降主义不能,必须死去,然后造成七国之乱。事实上,应该有九个,但济北王刚挥挥手,准备闹事,就被自己的郎中令劫持;齐王更胆小。当他看到自己真的想造反时,他立即说他会退出,停止玩耍。其他七个王爷比这两个稍微强一点,但是强得有限,智商水平不正常。
八王之乱时,西晋帝国不是幼儿期的问题,而是垂垂老龄。西晋的生命不能从晋武帝司马炎开始,而是从汉末三国开始。门阀系统逐渐成熟,精英阶层完全堕落。即使在晋武帝时期,西晋皇帝和西晋朝廷的调动资源能力也不会超过汉桓帝和汉灵帝。皇帝的想法是:我们司马家当皇帝,你们大臣赚钱花钱。至于什么宏图,什么伟大的事业,什么使命,都没有。这些都不是我们西晋应该担心的事情,我们西晋应该担心的是好好保持健康,好好生活,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其他的都不叫事情。
[img]368002[/img]
二是体制机制不同。
虽然郡国并行,但汉承秦制。西汉刚建国时,全国62个郡,刘邦手中只有15个。此时,汉帝国是最危险的。然而,这15个县都是手拿手握的。简单来说,基本盘非常可靠,实行县制,皇帝可以直接管理。之后,就是平异姓诸侯王之战,皇帝调动资源的能力立刻出现了一波升级。之后是惠帝、吕后、文帝时期的休养生息。人口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国力增加,一派欣欣向荣。有了这些,再加上秦法秦制的制度优势,景帝时期的汉帝国地表最强。挑头闹事的吴王刘英,总共只有三个县,而且还在南方,你这就不能打了。
[img]368003[/img]
只要西晋不折腾,依靠曹魏打下的基础,也许还能撑一段时间。曹丕以来,曹魏开始与世家大族合作,打造了九品中正制。没办法,曹丕为了受禅当皇帝,只能把利益转移给世家大族。四十多年后,又有一次禅让,那就是西晋立国。那怎么办?也要把利益转让给世家大族。这时,皇帝和朝廷手里还有什么?即使晋惠帝不是傻子,也搞不定自己的王爷叔叔。但是,还没有结束,关键是这些国王是怎么来的?既然皇帝和朝廷不能搞定世家大族,那就让自己的兄弟子侄去搞吧。因此,司马晋大封司马王。这就是自掘坟墓。县制成为分封制,只能再来一波春秋战国。
三是精英阶层不同。
直到武帝朝,汉初军功受益阶层才放弃丞相的座位。景帝时期,由军一代向军二代的过渡即将完成。军功受益阶层,有点像暴发户。暴发户的特点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然后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失败了。@ 汉武帝怎么收拾这群人都行。但是,你不能说暴发户是幸运的。尤其是军一代,真的很有才华。而且,这些人随便把一个拉到另一个朝代,都是明星。他们没有历代王朝官僚制度的臭毛病。这些人创造了景帝时期的汉帝国。而且,在文帝时期,贾谊、晁错等底层优秀人才已经开始渗透到朝廷。景帝时,是优秀底层人才试图抢占传统军功受益阶层地位的时候了,相当于两群优秀人才的竞争。
[img]368004[/img]
曹魏时期,一个诸葛亮抱着一个四川,就能把曹魏打得全国惊恐。当然,曹魏也不是没有讨伐过蜀国,而是去了一次,死了一次。后来,干脆躺平,你蜀汉不折腾我,我杀了你也很累,我们和平无事,这很好。躺平确实很香,但司马昭要当禅当皇帝。因此,必须立功立业,才能狠心、努力地摧毁蜀汉。灭蜀汉并不费力,但只是搞出内乱,钟会要在四川继承刘备的事业。你可以想象曹魏精英是什么样的。本来西晋不想灭东吴,但司马炎为了传位给傻儿子晋惠帝,还得狠狠地使劲儿,把东吴灭了。从正始名士到竹林名士再到中朝名士,精英阶层的主要生活是饮酒、清谈、修仙、吃药。西晋官僚主义将古今官僚主义的缺点、分封制的地方主义、郡县制的官僚主义全部保存下来。这时,八王之乱爆发,西晋皇帝和西晋朝廷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倒,一次又一次地被胁迫,看着王子们你们唱歌,我们登场。
三个月后,西汉七王之乱全部解决 为什么西晋八王之乱一打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