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司马昭称帝的真实事件。
曹操活着的时候,虽然野心很大,但到死都没有称帝。之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地位,并迅速迫使汉献帝放弃了王位。事实上,司马家族也上演了这样的历史。你知道,司马昭一开始也有称帝之心。但他直到去世才如愿。相反,在他的儿子司马炎上台后,他做了他父亲一直想做的事。所以,明明司马昭的心思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他到死都没有夺位?原因相当清奇!
[img]358662[/img]
一、司马昭当时的称帝条件
@ 曹魏皇室无法反击。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曹魏皇室开始了。特别是司马懿基本上清理了有能力与司马家族抗争的曹魏皇室成员。当司马昭当家作主时,曹魏的皇室只能乖乖地呆在叶城。如果你想反击,曹魏的世界基本上是不可能回归曹家的。这样,至少司马昭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即使在这个时候称帝,也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
[img]358663[/img]
@ 曹魏的军事和政治权力都掌握在手中。司马昭继承父亲的事业时,虽然曹魏的世界名义上的主人仍然是曹的后代,但事实上,他的军事和政治权力已经落入了司马昭的手中。当然,这不是司马昭的工作,而是司马懿父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军事和政治权力,司马昭在曹魏的实力显然是无与伦比的。谁敢阻止皇帝?
[img]358664[/img]
@ 舆论没有发生事故。古人做什么都讲究名正言顺,尤其是夺皇位的时候,如果不是名正言顺,很容易出事。司马昭自然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司马昭基本上已经认定司马昭有篡位的心。而且大家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抵制,毕竟曹魏的世界原本是刘汉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司马昭称帝,也不应该有任何争议。
[img]358665[/img]
这样的分析,自然得出的结论是,司马昭显然应该称帝,也适合当时称帝。但是结果呢?司马昭不但没有称帝,甚至开始提出蜀汉的想法。即使他知道当时只有钟会和邓艾才能用到他的将军,他仍然拒绝改变自己的初衷。之后,邓艾多次劝阻他,甚至明确告诉他钟不是一个可靠的人。但司马昭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对钟会给予了很高的期望。那司马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事实上,这就涉及到他拒绝称帝的真正原因。
[img]358666[/img]
二、司马昭拒绝称帝的真正原因
司马昭当时拒绝当皇帝,不是因为他不想当皇帝,而是因为他想更正直地当皇帝。众所周知,曹丕当初称帝时,也强调一个欲拒还迎司马昭想效仿曹丕,但不能用曹丕用过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先站起来巨大的战功。这样,曹魏就见过了变天对于先例臣民来说,他自然更配得上他们的君主。当时,他是这么想的巨大的战功无疑是伐蜀。
《晋书》:夏,帝将伐蜀,谋众说:自定寿春已到,息役六年,治兵修甲,拟二俘。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多万功,这十万人百日事。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这灭虞定郭,吞韩并魏之势。计蜀战士9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少于4万,但余众不超过5万。今绊姜维在叠中,使不得东顾,直指罗谷,出其空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无法自存。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也可知。征西将军邓艾认为没有争吵,反复提出异议。帝得之,使主簿师为艾司马以隐喻,艾乃奉命。
[img]358667[/img]
当然,司马昭的想法真的很好。不幸的是,他想得太多了,才没有在该称帝的时候称帝。结果,到死都没有实现称帝的愿望。另一方面,他儿子司马炎的做法明显比他干脆多了。也正如此,司马炎才能顺利称帝。说,司马昭拒绝称帝的真正原因,真的让大家觉得无语。可以看出,有时候想得太多,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
司马昭的心思是众所周知的 为什么司马昭死后没有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