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如果古代读者想当官, 古人需要经过多少考验?

不知道:古代读书当官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古代读书人想当官需要通过哪些障碍?

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或军事家,要正确评价他的仕途,就必须对科举制度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科举考试是中国官僚阶层的第一步。这一制度可以很好地说明我们的祖先在政治上的天才。古人一直非常尊重学者,他们很早就认为知识分子是最符合管理国家的候选人,并为此建立了一套制度。经过几代人的观察和实践,他们认为用儒家思想治国是最合适的。

[img]353523[/img]

这一理论给知识分子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使学术的最高目标成为仕途。因此,中国的士人阶级应运而生,这就是统治中国的官僚阶级。教育开始高度制度化,并致力于培养官员的主要目标。这种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孔子学说的诠释,从孟子到朱,很多评论家都在很大程度上修改了这套学说。科举考试面向公众,竞争激烈,旨在从精通孔子理论和孔子理念的士人中选拔出最杰出的人才进入官场。

01科举考试的起源

在中国,通过竞争激烈的文学考试选拔官员有着悠久的历史。以这种方式选拔人才,是从汉朝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的,但是隋颉帝是第一个让他形成考试制度的人。他在600年左右建立了这一制度。从后来到19世纪末,这种选拔制度变化不大。考生要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熟悉儒家理论。在古代教育中,没有所谓的系统性,也没有捷径可走。从南宋朱子开始,学习内容完全标准化,几部儒家作品基本不变。特别是朱元璋建立明代以来,考试教材和范围一直没有改变。那么考试的具体流程是什么呢?

02科举考试流程

考生应首先在原县参加考试,由县长监督。这次考试是免费的,每个人都可以参加。随后的所有考试都没有年龄限制,参加次数也没有限制。通过县级考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各政府的政府考试。每两年,通过县级考试和政府考试的人员将参加医院考试,从省级学术和政治考试到地方政治考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迈出进入官场的第一步。我们将根据配额选择获得高分的学生,并授予“学者”称号。学者相当于当前的学士学位。这个头衔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可以担任官职,但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不能用刑的特权,可以参加下一轮省级考试——乡镇考试。

乡试在各省会城市同时举行,考官由皇帝亲自指派。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如果遇到皇帝生日、王子出生或战争胜利等喜庆事件,皇帝也可以下令加考,即举办特殊科目。这次考试很严格,每个省只录取70到80人,而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省份,多达8000人参加考试并不少见。考试中的获胜者被称为“举人”,相当于现在的硕士学位。对雄心勃勃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是第一个实质性的回报,中举意味着有资格当官。但实际上,很少有举人能任命就职。要进入官场,还需要通过第三道关——会试。

每三年春天,各省乡试结束后,会试在北京举行。所有举人都有资格参加会议,但一般只录取350至400人。这些人成了“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进士随后将参加殿试,通过殿试的人可以成为翰林院的一员,获得国家工资。翰林院的许多等级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金石进入了等待圣旨的行列。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将被任命。官位一直是僧多粥少的局面。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考试不及格是一个很有可能的事件。大多数人只能失望而归,只有少数幸运儿能获得金榜冠军。(下图为古读者进京赶考)

[img]353524[/img]

应该说,参加科举考试是正常现象,参加考试是异常和意外。如果你读得不好,你就能上高中。当时,人们称之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阅读只是众多必要条件之一。

03买卖官现象对科举制度的影响

当国家衰落时,特别是在暴动的时代,出现了销售学位和官方职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科举制度的正常运行。据学者卫三畏记载,秀才的头衔在广州一度卖到8000美元。学者并非官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头衔具有一定的特权和社会地位。魏三伟还指出,1831年,一名广东人投资5万美元修复了广州附近的堤坝,并获得了“举人”的称号;多年后,另一名广东人被授予“盐法史”职位,因为他捐赠了约7.5万美元的约7.5万美元。学位和官方职位的价格也低于上述例子,但上述例子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当时人们对名声的关注,这主要是官方职称本身也是博学的象征。

[img]353525[/img]

然而,买卖官员的现象并不能充分说明科举制度缺乏合理性。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是有效的,也是政权长治久安的保障。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都以科举制度为官僚主义的基础。这种官僚主义制度治理了这个国家大约1300年。在此期间,这一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足以证明科举制度经得起考验。

虽然新朝代的每个建立者一开始都试图摆脱士人阶级,但时间很快就会证明,这个阶级是朝代建立者继续统治的最可靠的保证。此时,士大夫再次受到重视,他们的文学考试的选拔也受到了追捧。儒家思想的目的是忠于皇帝。虽然历史上有许多叛乱的例子,但士大夫阶层从未参与过。


如果古代读者想当官, 古人需要经过多少考验?如果古代读者想当官, 古人需要经过多少考验?

,,,,,,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

  • 古代皇帝一个月吃多少钱?清朝皇帝吃得最贵
  • 人以食为天,没有错说,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习惯用“日出”、“日落而歇”、“一日三餐”。。。这些词描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