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官方签名。相当于现代最高法院,负责审理刑狱案件。长官叫大理寺卿,是九卿之一。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因此,明清时期与刑事部、都察院并称“三法司”。清末新政改叫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也袭击了这个名字。
历史沿革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查地方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名,以大理寺卿为官名。隋后沿用。大理之意:古称掌刑岳士,又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为大理之义。判决大理寺的案件,必须报刑部审批。在重大案件中,唐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会审,称为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审理,称三法司。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当大理寺不同意时,圣裁可以上演。隋初为正三品,杨帝改从三品,唐同为大理寺卿官秩。明、清均正三品。可参加朝廷大政会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三十二年(1906),清光绪改为大理院。与隋唐时期相反,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审查。
元佑元年,以右治狱勘探公事全少,左右两推为一司。三年来,三省请罢右治狱,按照三司的老例,将勘探检察法官置于户部。大理寺并置长二。四年来,从刑部请改寺条,任大理官失断徒已有五人或两人死刑,不在选限。 旧条,失断徒已上三人或死罪一人。
绍圣元年,诏断狱官按元丰元年选择试法。两年后,他重置了正确的监狱,他的官员就像元丰制。左右推事有变异者互送,然后有变异者,朝廷委员会官员审问,或者送御史台治。元符元年,大理寺、开封府应承担内降公务,不得邀请移送。诏书还应根据开封府的专项规定,在任何地方都不允许索赔。
崇宁四年,诏大理寺官司以违制论奏辟者。政和两年,诏法官任满,择职修举,人才可录者奏举再任,仍许就任关升,理本等资序。五年来,依熙、丰故事,复置学习公事四员,长、二立课程,正、丞同指教。宣和七年,评事以上并差试中刑法人。又诏大理寺、开封府承担公事依法断遣,不得乞降。中兴并省官寺,但大理寺不并。
绍兴初,诏正与丞并堂除。委本寺长、二选择应格人到刑部议定,申朝廷差填。如果没有资格,则选择熟悉刑法的人权充电。再立比较法惩罚差失。隆兴二年,评事巩衍言:“评事检断,鞠躬自节案。亲书断语,最劳若。以八员为额,圣旨增置。淳熙末,严寺官出访之禁,防止请求、泄漏的弊端。绍熙初,除试中刑法评事八员外,司直、主簿选用有出身历任人,各兼评事系衔。将八评事件拟断文字,分两厅点检。或者有未安,则报告所见与长,二商量。庆元四年,定逐委仲月定日断绝之法。嘉定八年,沈严绍熙指挥,重司直,主簿选择,增选试用人数劝法科。
左判刑分案三:磨勘、掌批会吏部等处改官事;宣黄,掌凡断命官指挥;分书,掌行分探案文字。有四个司:表演议,掌拘催详断案八房断议狱案,兼旬申月奏;说开拆;说知杂;说法司。还有详细的断案八房,专门断诸路申奏狱案等。还有一个智库,掌管架阁文件。吏额;胥长一人,胥史三人,胥佐三十人,贴书六人,楷书十四人。 隆兴共减七人。
右治狱分案有四个:左右寺案,手掌断了公事案后收回赃物等。;说驱磨,手掌驱磨两推官钱、官物、文件;说检法,手掌检断左右推狱案,供检申请条法;说知杂。还有开拆、表演二司;有左右推,主勘各处送下公事、定夺等。吏额;前司胥史一人,徐佐九人,表演司一人,贴书三人,左右推徐史二人,徐佐八人,般推司四人,贴书四人。隆兴共减五人。
人员设立
大理寺一般有:清一人,从三品;少清二人,从五品下。掌折狱,详刑。凡罪抵流,死亡,均上刑部,覆盖中书省、门下省。
龙朔两年,改为详刑寺;武后光宅元年,改为司刑寺;唐中宗时废狱丞。有28座政府,56座历史,12座司直史,24座审判历史,6座监狱历史,4座亭长,18个掌固,100个问题。
二人,从五品下。掌议狱,正科条。凡丞断罪不当,以法正之。五品以上论者,来决。巡幸留寺事。
程六人,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轻重。徒以上的囚犯,呼和家人告罪,问他们服不服。
主簿两人,从七品上。掌印,省钱,句检稽失。所有官员抵罪雪免,都立簿。私罪赎铜一斤,公罪二斤,均为一负;十负为一殿。每岁的官兵部门都会被选中。
狱城二人,从九品下。掌管狱史,了解囚徒。贵贱,男女异狱。五品以上月一沐,暑则置浆。禁纸笔、金刃、钱物、杵进入者。囚病,给药,重者脱机锁,家人入侍。
司直六人,从六品上;八个评事,从八品下。掌出使推。凡承制推讯长史,当停务禁锢者,请鱼书过去。记录两个人。
古代大理寺是什么机构?大理寺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