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上讲,任何不属于四个瓦尔那的人(Varnas,种姓)的人属于无种姓者,即Outcaste,无种姓者和贱民是不能等号的,我们过去把它翻译成贱民是不对的。事实上,自古以来,印度人就不会把任何外国人当成贱民。同样,作为印度人的非印度教徒也是无种姓的人,他们也不是贱民,不会被印度人当贱民对待(由贱民转化的除外)。在印度的不同地区,外国人和非印度教徒会受到不同的待遇,有些外国人甚至会接受印度教和高种姓。
在印度北部,有一个叫拉其普特(Rajputs)贾特(副种姓)是一代军事职务,属于刹帝利瓦尔那,以拉其普特贾特刹帝利种姓为代表。几乎刹帝利种姓的部落都声称有拉其普特贾特的祖先。历史上,匈奴人、希腊人、西徐亚人等入侵印度的外国民族也融入了这个高贵的拉其普特,并获得了刹帝利的地位。
在印度,不同信仰的人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位。伯奈以色列人和克西尼犹太人住在印度南部(CochiniJews)伯奈以色列人的地位很低。他们以榨油为职业,相当于印度以榨油为职业的Somvarteli的副种姓,属于首陀罗种姓。然而,尽管犹太人的融资技能很低,但他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发挥作用。这些住在西印度的伯奈以色列人有许多地主、商人或在当地军队担任高级军事职务。
与伯奈以色列人相比,克西尼犹太人在南印度的地位更高。虽然他们不属于瓦尔那,也不是无种姓,但他们有贵族权利,比如大象或轿子。当他们外出时,甚至有专门的仆人在街上大声宣布,让低种姓的人让路。
[img]352039[/img]
印度有三个犹太人群落。除了前两个,还有一个叫Baghdadis。这个犹太人群落严格遵守印度的宗教法律。他们从不与伯奈以色列人混合,从不与伯奈以色列人结婚,也从不吃伯奈以色列人准备的食物。
穆斯林来到印度,不能被视为贱民,因为它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他们不仅征服了印度的军事,还想把自己的宗教观念强加给印度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改信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的印度人的社会地位不会改变。他原本是什么样的种姓,成为穆斯林后还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高种姓的印度人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希望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低种姓的信徒最终会发现自己不会提高自己的地位。
我不禁感叹印度种姓观念的强大和可怕。就连一向被称为团结的犹太人和关心穆斯林兄弟的伊斯兰教也变成了印度种姓观念。
基督教徒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受到不同的待遇。来自叙利亚的基督教群落居住在凯拉拉,社会地位很高。他们从事商业,有贵族权利。自16世纪欧洲传教士进入印度以来,被洗成基督教的印度人的社会地位与他们受洗前基本相同。和穆斯林一样,基督徒也有高低之分,但印度人并没有给他们特殊的副种姓。大多数从贱民变成基督徒的人,像贱民一样,有时甚至其他基督徒也把他们当作贱民。
印度建立的佛教、栖那教、锡克教等其他宗教难免会有种姓观念的烙印,尽管这些宗教最初是在反对婆罗门教-印度教和种姓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锡克教拒绝种姓制度,但加入锡克教的不同贾特往往有传统的贾特地位,每个贾特仍然按照种姓的概念结婚。也有不同的团体,每个团体只在内部通婚,不会与其他团体通婚。像穆斯林和基督徒一样,佛教徒被分为两个阶层,每个阶层的地位都与他们在印度教种姓制度中的地位有关。
在印度,并不是所有的印度教居民都包括在种姓系统中,大约7%的人口不属于任何种姓和副种姓,他们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他们分散在整个印度,是对瓦尔那不感兴趣的人的后代。他们宁愿远离主流社会,生活在深山、丛林和森林中。他们以渔猎和简单的农业为生,掠夺和盗窃也是他们生活的来源。这些部落大多信仰印度教。也有少数部落信仰伊斯兰教或基督教。
非印度教徒在种姓制度中的地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