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高考有趣的故事:考生准备了八篇文章的麻布肩膀,一粒米可以阻挡“作弊书”上的八个字,一些著名的古人,也有反复考试的经历。
蜡烛等都被用作夹带。
洗澡也是历史上反考作弊的重要途径。《金史》记载,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之前,考生必须被不识字的士兵搜查,以防作弊。后来有人指出,“虽然搜查时很严格,但至于脱发衣服,索及耳鼻,太过分了,怎么能待士之礼呢!于是向皇帝建议“使之沐浴,官置衣为之,既能防滥,又不亏礼”,并获得许可。考前洗澡,提供标准服装,既能防止作弊,又能防止“不礼貌”。
◆代考
代考始于唐代,历朝历代,愈演愈烈。古代最牛的“枪手”是与李商隐同名的唐代诗人温庭筠。据《唐书》记载,在唐宣宗大中12年的科学考试中,考官安排他坐在窗帘前参加考试,由考官直接监视。在考试中,只见温庭筠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交卷出现了。考官后来才知道,“私占授者已有八人”,温庭筠在他眼皮底下成功地帮助八人完成了试卷。“枪替”技艺出神入化,但他也替考再次名落孙山。
为了防止代理考试,考生需要提供详细的身体特征简历,考官将在进入考场前根据简历来验证考生的身份。但代理考试的作弊似乎并没有完全消除。例如,中华民国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汉民是历史上著名的代理考试“枪手”。他在清末参加了两次乡村考试,都获胜了。
虽然各朝代都在严打替考,但“枪替”的风并没有减少多少,甚至围绕替考还有中介。《江西省历代文武科鼎甲考表》写道:“有专门介绍双方的人,叫枪架。”
《中国考试管理制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清代,由于替代考试的普遍存在,一些专门从事替代考试的枪手出现在世界各地。广东替代考试有所谓的“洋葱”。从县级考试到政府考试再到医院考试,顺天府还有一个私人局,专门联系了替代考试机构。
只要考试制度存在,作弊方法就会层出不穷。如今,各级考试部门也在绞尽脑汁,不断与各种新的高科技作弊方法作斗争。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尺。
在现代考试中,枪手、夹带经常出现,甚至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作弊,往往难以防范。但作弊并非现代人的原创,自考试制度诞生以来,作弊也随之而来。由于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生一生的财富和荣耀,中国古代文人只有一种科举方式,“十年寒窗苦,一卷终身”。在这座独木桥上,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工作,用真正的技能、歪门邪道和各种方法作弊。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种是贿赂 ,二是夹带作弊,三是请人代考。
在古代,作弊防作弊伴随着科举考试,猫捉老鼠的游戏不断上演。
◆贿买
贿赂考官是唐代科举考试中最大的缺点。由于考生贵族官僚家庭的请求,科举考试几乎是无名的,“请求大银行,学者滥用”。贵族官僚的孩子基本上垄断了科举考试,“每年的名字,都是先决定的”,“名单,权力的孩子”,没有背景的贫困孩子,即使他们学习丰富的五辆车,才华横溢,也很难获得学者。
统治者也在考虑对策。武则天时代设立了一种糊名的方法,以掩盖考生的名字,从而减少批改者认出作者的机会。这种做法成为宋代以后的一个例子,甚至继续“升级”,并开始实施“抄袭”,即让专人用红色墨水抄袭另一份副本并向考官批准,称为“朱卷”,而考生的原始试卷称为“墨水卷”。这样,阅卷考官就不知道考卷是谁的了,以暗号为关节的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北宋真宗时,朝廷刚刚制定了一套防止欺诈的措施,如弥封、抄录等。被曝光的是翰林学士杨毅。省考前,一些打算参加考试的同乡人来拜访他,希望能接受一些“考前辅导”。杨毅一听,顿时大怒,一边说“丕休闲”,一边往屋里走。“丕休哉”三个字来自《尚书》,是一句骂人的话。有的人听到话外之音,凡答卷中用“丕休闲”一词的人,都被录取了。自宋太宗以来,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性,建立了锁院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为正副多人,均为临时任命,以便相互监督。考官接到任命后,将在同一天进入贡院,考试结束前不得离开;也不得接待客人。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进入本省境后不得与客人见面。如果贿赂被揭露,贿赂者可能会受到惩罚;同一领域的考官也可能受到惩罚。
◆夹带
贿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贫困学生甚至不敢想,夹带已经成为古代考试作弊最常见的手段。夹带操作简单,成为最古老、最有活力的作弊手段,至今仍在蓬勃发展。早在唐代,夹带经文的作弊方法就司空见惯。唐代科场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书策”:“劫藏入试,称之书策”。在唐代科举考场,有的考生伪造堂印,传达标准答案,有的用文房四宝藏抄录相关文章,真的多种多样。
几年前,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上海嘉定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科举文化展”上,几件作弊书夹带和麻布肩夹带吸引了游客的注意。一件麻布坎肩宽50厘米,长55厘米,上面有62篇八股文,总共4万多字。1997年5月5日,微型“五经全注”在开封发现。这套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印有30万字的“五经全注”出版于清代光绪年间。它是当时科举考场作弊的专门书籍,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儒家经书《春秋左传》的全部内容及宋代儒家大师的详细注释。
唐代科举考试设有兵卫,防止夹带作弊。自宋代以来,考试一直在贡院进行。贡院考生被墙隔开,称为“号楼”。候选人不能吵闹或离开,以防止传言。然而,夹带经文的作弊方法一直被禁止和层出不穷。常见的方法是将经文藏在衣服、鞋子和袜子里,或者干脆写在衣服和身体上。其他物品,包括文具和食品。
如何防止古代高考作弊:考生应在考试前洗澡并提供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