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露明朝皇宫中的殉葬制度究竟是怎样的?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殉葬制度,它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用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

远在商朝,奴隶殉葬祭祖的做法非常流行,规模大,手段残忍。秦朝时,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命令宫中所有没有孩子的宫女殉葬。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工匠建造陵墓。

随着人们的反抗和社会进步,从汉武帝到元朝,这种残酷的制度基本上被废除了。但在明朝,朱元璋恢复了这种野蛮的做法,并在明朝作为一种制度使用。

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亡,明朝残酷的殉葬制度才被废除。明英宗死前,下遗诏说:“我不忍心用人埋葬。这件事应该从我这里废除。”到目前为止,这一制度最终在明朝废除。

事实上,据史载,清初皇室人殉制非常流行。太祖努尔哈赤死后,乌拉纳喇氏、阿吉根、代因扎殉葬。太宗皇太极死后,妃章京敦达里、安达里殉葬。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死后,世祖福临死。瑞亲王多尔根死后,侍女吴尔库尼死亡。直到康熙,汉将朱斐请求停止,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确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奴隶随主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的残酷习俗。

在讨论了殉葬制度的始末之后,我们将重点关注明朝殉葬的做法。

自1395年朱元璋次子朱恢去世以来,朱元璋立即下令公主殉葬。从那以后,殉葬制度重新开始了。明朝的殉葬制度非常详细,有明确的规定,哪些妃子应该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任何被删为贵妃等高等名字的人,如果生了儿子,儿子被封了潘,就不能殉葬,父母原本功勋的人也可以“免”。剩下的都是殉难。

据《明朝小史》第三卷记载,朱元璋死后,“伺候所有宿舍的人都被埋葬”,40多名为他服务的妃子都被埋葬在孝陵。后来,成祖的长陵也有30多名殉道妃子,仁宗的献陵有7名妃子陪葬,宣宗的景陵由10名宫人“殉道”。

[img]348788[/img]

妃嫔殉葬时,其状很惨。明成祖死后,30多名宫人殉葬者被迫上吊自杀。朝鲜《李朝实录》详细记载了明成祖集体“自杀”嫔妃的过程。明永乐22年10月5日下午,30多名被选出来殉葬的宫女妃子先在殿外吃饭,然后被带到殿内。这时,宫女们“哭着震惊殿阁”。宫殿里有30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死去的妃子被命令站在木床上。他们头顶上方是准备上吊的绳子,“把头放进去,然后去床上,都是野鸡脖子死了”。在这30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人,一个是宫女韩氏;一个是崔氏,被称为“美人”。临近上吊时,韩突然跪在地上,恳求与他们“辞职”的明仁宗让她回家赡养母亲。然而,仁宗并不感动。最后,这两位朝鲜妇女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临死时,韩氏向乳母道别,韩氏回头对她喊道:“娘,我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就被抽走了。转眼间,30多名妇女被活生生地吊死。

[img]348789[/img]

在为明宣宗而死的10位宫妃中,有一位名叫郭爱。进宫不到一个月,她可能连皇帝的脸都没见过,但她不得不为刚刚死去的皇帝而葬。自知死后,她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绝望的诗:“修短有数,不足有数。生如梦,死则觉。先亲而归,羞于失孝。如果你的心是悲伤的,但你不能,你可以哀悼。”

一般来说,这些殉葬的嫔妃死后,下一任皇帝大多会给他们和他们的亲戚一些好处。最常见的就是追你的号,表彰你的行为。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了,宫里的人大多来自死者。建文永乐时,t恤相继优秀。比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都是世袭千家万户的锦衣卫,被称为‘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都是如此。”

在明朝皇帝中,英宗朱祁镇没有取得任何成就,但他一生都受制于人。他9岁登基,38岁去世。他经历了“土木工程变化”,被俘虏,然后艰难地回到中国复位。然而,在他的临终生活中,他写下了一条遗嘱:“我不忍心埋葬人们。这件事是自我停止的,后人不会回来。”这样,明朝最终废除了不人道的人类殉难制度。

为什么明英宗能在临终前做出如此人性化和理性的决定?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作者不再重复,只是想总结他们的主要观点:

首先,明英宗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珍惜。明英宗年轻时登上了极限,告别了为父亲明宣宗殉职的宫人,这深深地刺激了他年轻的心灵。

其次,明英宗进一步了解了殉葬制度的悲惨性。朱有炖,周宪王,是太祖的第五个儿子,死于正统四年,死时没有孩子。在他死之前,上奏折表示,为了节约民力,他身后务从节俭,所以明英宗特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遣返”。没想到圣旨传来,王妃巩氏、施氏等6夫人已于同日自杀。英宗无奈,只能表彰他们的“贞烈”、“贞顺”。

第三,明代宫人的殉葬制度越来越不受欢迎。从多到少,明朝皇帝的殉葬人数表明,统治者越来越不热衷于灭绝人性。事实上,明朝丧葬制度的许多规定早已被打破,无法真正实施。民间舆论的指责是不可避免的,统治者所倡导的贞节观受到了批评,理论上动摇了明代宫人殉葬制度的实施。而部分大臣的劝阻,也成为废除殉葬制度的动力。

[img]348790[/img]

第四,明英宗是为了保护心爱的妻子,最大限度地排除妻子死后被迫死亡的可能性。妻子钱皇后与明英宗同甘共苦,久经磨难,这些都是饱经磨难的明英宗无法忘记的。尽管如此,皇后还是没有生儿子,在复杂的内宫斗争中处于劣势。当时,周贵妃之子立为皇太子。周贵妃羡慕皇帝对钱皇后的宠爱。明英宗没死的时候,太监建议废除皇后。虽然他否认了这一点,但他知道它背后的奥秘。

[img]348791[/img]

明英宗临终时,他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保护皇后了,但他不忍心让皇后被迫埋葬,所以他“占据了自己的生命,设定了后妃的名字,不要以后妃的身份埋葬,凡事,付阁臣润色”。这样,明英宗就提前规定了钱皇后的名字。有大臣得知明英宗废除宫妃殉葬制度的消息,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明英宗死后,周贵妃真的攻击了钱皇后。幸运的是,一些大臣根据遗诏和理由进行了斗争,这使得周贵妃的意图没有成功。除了钱皇后,其他曾经与英宗共患难的妃嫔也应该是英宗考虑的因素。

就这样,明英宗的继任皇帝宪宗在临终前再次强调不要埋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由于两代皇帝的坚持,明初以来的殉难制度终于结束了。


揭露明朝皇宫中的殉葬制度究竟是怎样的?揭露明宫的殉葬制度到底是怎样的?


  • 什么时候真的废除了殉葬制度?每个朝代都有丧葬吗?
  • 殉葬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殉葬制度非常残酷,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事实上,这种现象可以在世界...

  • 殉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殉葬制度能持续这么久?
  • 你知道殉葬制度吗?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在古代,有一种卑鄙的罪恶制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最后到封建社会,一直存...

  • 汉景帝的陵墓是什么?实行了殉葬制度,万人填坑
  • 你喜欢汉景帝的故事吗? 殉葬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 在思想无知落后的古代,人们相信灵魂死后会继续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

  • 古代的殉葬制度有多可怕?太残忍了!
  • 殉难可以说是野蛮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有些人不是被动的,而是自杀的。例如,努尔哈赤的四个宫女自愿死亡,而不是像阿巴亥那...

  • 揭秘古代殉葬制度:野蛮、残忍,最终被废除!
  • 在古代,人殉现象十分普遍,大多数时候都会杀人来殉,有时还会直接是活人来殉。早在《左传》中、《庄子》《孟子》、《汉书》...

  • 除了明英宗,明朝的殉葬制度也被废除了。我还要感谢一个人
  • 明朝以前,唐宋时期没有嫔妃殉葬。特例只有《新唐书》记载的武宗王贤妃殉葬,但出于武宗的说法,王贤妃慷慨大方,可以算是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