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古代殉葬制度:野蛮、残忍,最终被废除!

在古代,人殉现象十分普遍,大多数时候都会杀人来殉,有时还会直接是活人来殉。早在《左传》中、《庄子》《孟子》、《汉书》等文献中有关于人殉的记载,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已下令废除殉葬制度,但在满清入关后的一段时间里,殉葬之风日盛。从皇室、王府到平民,人殉的对象除了普通宫女外,还有大福晋、福晋、章京和侍卫。清朝为何再兴人殉之风,有几个原因:一是金启智先生指出:“殉葬本萨满教的遗俗也是如此。”
在努尔哈赤即位之前的后金时期,就有了人殉制度。第二,满清初入关,奴隶制残余强,殉道者极其野蛮落后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第三,清初的殉难不仅仅是满族旧俗,更是宫廷殉难中复杂的政治斗争。最典型的例子是阿巴亥公主(多尔根的母亲)为努尔哈赤而死。为了根除阿巴亥的力量,掌握实权的四大贝勒以死亡的方式杀死了阿巴亥公主。

[img]705022' />

然而,与历代相比,清朝的殉难人数有所减少,规模也没有那么大。最早的殉道者是太祖孝慈高皇后(皇太极生母)。她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去世。努尔哈赤下令“殉以四个女仆,用牛马牺牲一切”。1629年,她和努尔哈赤葬在福陵。第二个殉道者是太祖努尔哈赤,他死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8月11日,上面提到诸王贝勒强迫阿巴亥为他埋葬公主。清朝最大的殉难发生在顺治17年(1660年)。顺治皇帝最喜欢的董鄂妃于8月19日去世。据传教士唐若望记载,“贵妃去世,皇帝是悲痛造成的。他们不顾一切地寻找生命。人们不得不日夜守护他,这样他就不能自杀。三十名太监和宫女悉行赐死,以免皇妃在其他世界缺乏服务。殉葬人数为30人,可以说十分残酷。

[img]705023' />

@ 不仅皇室和宗室都有殉葬,民间也有父子殉葬、主死仆殉葬、夫妻殉葬的现象。其中,夫妻死亡是最常见的,这与清朝统治者的倡导有很大关系。即使在康熙12年禁止葬礼后,皇帝也会像以前一样表达节妇和烈士。在这种气氛下,民间变相人殉(殉节)从未消失。据《泉州府志》报道,从明嘉庆到清乾隆200多年来,泉州有184名妇女死于丈夫。据统计,清代节妇达9482人,烈女达2941人。清代的理学思想根深蒂固,人殉与儒家的宗法伦理思想“奴隶殉主,妻妾殉夫”紧密结合。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殉死者认为烈士是一种罕见的荣誉。

朱裴是第一个提出废除人殉制度的人,他在康熙七年(1668年)给康熙皇帝玩疏中力陈殉葬制度的弊端。他写道:“泥信幽明,没有这样的,丈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两者都不能为训。好生恶死,人之常性,捐躯自杀,不适合繁荣。“他的建议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但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6月17日,真正下令废除人殉制度。皇帝下令:“禁止八旗包衣佐领下的奴隶随主殉葬。康熙皇帝以诏书的形式废除了殉葬制度,但有效的主要是在皇室,民间殉葬现象仍屡禁不止。上述民间夫妻殉葬现象是典型的。然而,在未来,葬礼的数量和数量确实呈下降趋势,并且有“剪头发”而不是殉难。据《旧京琐记》记载:“满制,凡有君后,父母,到父母失去,都剪了一点辫子,其意或以为殉难。尽管雍正在位期间人殉现象再次死灰复燃,但总体而言,人殉现象已得到遏制。


揭秘古代殉葬制度:野蛮、残忍,最终被废除!揭秘古代殉葬制度:野蛮、残忍,最终被废除!

,,,,,,,

  • 谁是皇太极最喜欢的女人? 为什么皇太极独宠海兰珠?
  • 自古以来,国王就有很多妃子,几乎每个人都是美女。然而,在后宫的3000位美女中,很少有人能找到他们最喜欢的女人,无论是皇...

  • 皇太极:最后一次见到爱妃,跑了600英里,累死了6匹马
  •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两代人中,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子女娶了53名蒙古妇女,占已婚妇女总数的87%以上;从公元1617年金天命二...

  • 揭秘:康熙皇帝为成功除鳌拜是怎样装痴装傻的
  •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一1722)也就是康熙帝,即位时才ll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

  • 多尔衮和大玉儿关系 多尔衮与大玉儿有结婚吗
  • 从小就认识而且青梅竹马,本该携手走入幸福婚姻的多尔衮和大玉儿中间却出现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皇太极要娶大玉儿,从此这...

  • 为什么多尔根不称帝?为什么他只有6岁的顺治?
  • 公元1643年8月14日凌晨,皇太极已经去世五天了。多尔根在三官庙会见了索尼和图赖,他是皇太极生前最值得信赖的内部大臣,并推...

  •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谜大揭秘 沈阳究竟有何优势
  •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努尔哈赤在建都东京时,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