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汉景帝的故事吗?
殉葬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
在思想无知落后的古代,人们相信灵魂死后会继续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然后,有权势的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希望他们死后的社会地位保持不变。在葬礼的处理上,他们严格按照“事死如事生,事死如事存”的礼仪制度,即主人死后,他们将被奴隶杀死,以便继续奴役驱使,在另一个世界保持威望。
从商朝到春秋战国秦朝,都有殉葬习俗。
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葬中,或多或少会发现殉葬奴隶的尸骨。
[img]274883[/img]
《墨子·节葬》一章说:“天子杀死死亡,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死死亡,多者数十,寡者数。”
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国秦武公用活人殉葬的人数为“从死者66人”。
到了秦穆公,《史记·秦本纪》记载了“177名死者”。在陕西凤翔发掘的秦景公墓中,发现了100多名殉葬者。秦始皇的殉葬者人数最多。首先,秦二世下令后宫的妃嫔和未生子女死亡。
《史记·秦本纪》记载:陵墓建成后,秦二世命令关闭陵墓门,将其全部锁在里面,以防止建造陵墓的工匠泄露墓中的秘密。秦始皇墓中有成千上万的殉葬者。
汉唐皇陵的重要特点不是以人殉葬,而是陪葬制度,即皇室亲属和达官死后陪葬在皇陵附近。
宋朝以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边疆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都有殉难的传统,促使中原人再次殉难。因此,明初宫人殉葬制度又开始实施。清朝人赵毅的《二十二史笔记》说:“太祖崩塌,宫人大多来自死者...历成祖、仁宗、宣宗皆然。"
然而,明朝第六代皇帝明英宗反对以人殉葬。他临终时死亡:“我不忍心用人埋葬。这件事是我自己停止的。”从那以后,有明朝一代,皇室再也没有人埋葬过。
但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边疆民族一样,清朝贵族也推崇人殉制度。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豫亲王多铎、摄政王多尔根、辅政王济尔哈朗等都用不同数量的妻妾奴隶埋葬。
清朝康熙时期,中国古代以人殉葬的制度终于实现了。
正如上面提到的,从汉朝到唐宋朝的大多数皇帝都不提倡活人陪葬。例如,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有人上疏提出废除人殉制度。据《汉书·食品志》(卷24)记载,时儒生董仲舒上疏建议朝廷打击当时的殉人。这一建议得到了刘彻的认可,影响了随后皇帝的执政行为。汉宣帝刘询最坚决地反对人殉制度。缪王刘元曾要求他的侍女殉葬,刘询立即废除了刘元封国的国君称号。
然而,汉初的几位皇帝,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都实行了殉葬制度。
尤其是汉景帝刘启,他的殉葬人数高达数万,可能已经超过了以残忍著称的秦始皇。
这更令人惊讶。
[img]274884[/img]
你知道,汉景帝的名声很好。他廉政爱民,继承和发展了父亲汉文帝刘恒的事业。父子俩开创了“文景之治”;它也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罕见的好皇帝怎么会做这么不人道的事?
太不可思议,太不可想象。
在人们的印象中,汉景帝仁慈节俭,实行安静不扰民的政策,使海内富裕,国力强大。
但是,谁能想到,对于自己的陵墓建设,他是极其奢华的。
从相关史料中可以看出,汉景帝的阳陵始建于汉景帝的前四年(公元前153年),汉武帝的前三年(公元前126年)竣工,建造时间长达28年,陵园面积20平方公里。
[img]274885[/img]
自1997年6月以来,为了配合高陵县泾河工业园区的建设,阳陵考古队对阳陵墓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发现墓区内有86个埋坑,占地66万平方米。
在南区的14个埋坑中,考古学家发现,这些坑中有密集的武士俑、堆放粮食的仓库、牛、羊、猪、狗、鸡等陶瓷动物,以及充分展示汉代军事生活场景的金属器皿,如铜簇、弩机、钩、马衔、“半两”钱、铁矛、剑、凿子、铸造等,@ 还有陶井、灶等。
位于帝陵西北约15公里处,被称为“刑徒墓”的陪葬墓,面积8万平方米,估计埋在这里的刑徒超过1万人。1972年发掘了29座。里面的坟墓排列没有秩序,埋葬方式也不同。大多数坟墓都是矩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没有葬具。墓中的死亡很乱。大多数骨架上都戴着“钳子”、“尸骨”和其他铁制刑具。这是一个非正常的死亡。这完全是一个血腥的杀戮场景。毫无疑问,它属于殉道者。
总之,汉景帝杀了那么多人陪他走进黄泉,主要是因为他太害怕死亡。
但是,如果他真的相信另一个世界存在,他不怕那个世界。这几万阴魂会向他报仇吗?
汉景帝的陵墓是什么?实行了殉葬制度,万人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