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传说中,嫦娥仙女住在广汉宫,广汉宫在月亮上。许多电视剧中创作的广汉宫也突出了“寒冷”一词。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由内而外的寒冷,给人一种非常寒冷的感觉。然而,我们知道月球真的很冷。宇航员去过月球,但在古代没有人去过月球。为什么他们还知道月球很冷?
古人称月球为“广汉宫”。从字面上说,这意味着月球非常寒冷和空旷。所以问题是,在古代,没有人登上过月球。他们怎么知道月球很冷?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释:广寒宫的名字首先是基于阴阳理论。@ 它反映了古人对色彩的认知,也直接反映了嫦娥奔月的人文心理。
1、阴阳理论是广寒宫称呼的基础
在深厚而广泛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流传了数千年的著名理论:阴阳理论。它的核心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阴阳的原则移动的。阴偏离了阳光、黑暗和寒冷;相反,阳光明媚、温暖、积极。因此,阴主要是寒冷的,阳主要是温暖的;夜是阴,白天是阳;地是阴,天是阳。
[img]342958[/img]
根据这一理论,古人认为月亮是阴的,是冷的,是暗的。是“太阴的精华,上为月亮”;《易说》被称为“月亮和星星,甚至阴,有形无光,日照甚至光。”《五经通义》的解读更有意思:“月中有兔子和蟾蜍怎么样?月阴也是,蟾蜍阳也是,和兔子并列,阴系在阳。”
2、广寒宫反映了古人对色彩的认知
在“月为阴”的理论基础上,月光自然属于阴。月光也是白光,白光在古人对色彩的认知上通常被称为“寒光”。《木兰词》中有句话“朔气传金,寒光照铁衣”,类似的表达有很多,比如以下:
“玲珑月,寒光凌乱,照人愁绝”;“冰蟾驾月,荡寒光,不见层层碧”;“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吹笛子。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飘渺,寒光如注”...既然月光是寒光,月宫自然就是“寒宫”。
3、嫦娥奔月的人文心理直接反映
说到月亮,自然要提嫦娥。第一个记录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两汉时期。嫦娥爱上了后羿,被坏人陷害,误吞仙药飞入月宫。夫妻在天上地下分离,很难聚在一起。“广寒寂寞失落”...这也是第一个关于“广寒”宫殿的记载。
在这个古老的爱情故事中,人们深深同情嫦娥与丈夫分离的痛苦和相思的痛苦。从天而地,世界上许多人的爱与恨让人们感到同情,认为嫦娥的心一定是冷漠和孤独的。在这种人文观念下,月宫当然是冷的,没有温暖。
“嫦娥在天上也很可怜,广寒宫晚上睡觉。早知人世相思苦,不如移居桂树边。”这是明代诗人孙(fén)诗歌。事实上,广寒宫在隋唐时期很流行,宋代写了1000多首广寒宫诗。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即使它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也永远不会过时,仍然令人陶醉。
古人从未去过月球 古人怎么知道月球上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