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魏征简介 魏征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但喜欢读书,忽视家业,曾出家当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县(河北省东北地区治所)程元宝担任书记。元宝藏从县里降下李密后,他被李密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管文件档案。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未见用。第二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玉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王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说建成要先发制人,尽快开始。

玄武门改变后,李世民不仅没有责怪他,因为他长期以来一直重视自己的勇气和才能,而且还把他当作一名建议者,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治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外,诚实坦率的性格往往是合理的,从不妥协。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明君、暗君是什么意思?」魏征回答说:「君之明者,兼听也,君之暗者,偏信。过去,秦二世住在深宫,没有看到大臣。他只相信宦官赵高。直到世界大乱,他还被蒙在鼓里;杨迪皇帝相信于世基。世界上的许多县都失去了,他不知道。」太宗深表赞同这句话。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提升为尚书左丞。此时,有人起诉他私下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医生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告诉魏征:「以后要避免嫌疑,不要再惹这样的麻烦了。」魏征当即面奏说:「听说君臣之间互相帮助,义同一体。假如不讲公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知。」并要求太宗做好臣而不是忠臣。魏征回答说,太宗问忠臣和良臣有什么区别:「让自己成名,让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边,是良臣;让自己被杀,让君主成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忠臣。这样,两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在京城内,绝无仅有。他告诉太宗,他要求把它纳入宫殿作为妃子。太宗下诏将这位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行建议:「陛下是父母,抚爱人民,担心他们的烦恼,享受他们的快乐。住在宫殿的台榭里,要想到人民有房子的安宁;吃美食,要想到人民无饥寒之患;妃子满院,要想到人民有房子的喜悦。现在郑敏的女儿已经许配陆家了,陛下没有详细询问就把她纳入了宫殿。如果谣言出来,是为了父母吗?」听了这话,太宗大惊小怪,立刻深感内疚,决定收回自己的生命。但方玄龄等人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还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金往来,但没有订婚。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否认了这件事,因为他担心陛下以后会伤害他。原因很清楚。不足为怪。」太宗突然意识到,于是坚决收回了诏令。

因为魏征能犯颜直劝,即使太宗大怒之下,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 唐太宗有时会敬畏他。有一次,唐太宗想去秦岭山打猎取乐,行装都准备好停下来了,却迟迟没能成行。后来魏征问起这件事,太宗笑着回答:「一开始,我确实有这个想法,但我担心你会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很快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好的鹰,把它放在肩膀上,非常自豪。但当他看到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他迅速把鸟藏在怀里。魏征故意演奏了很长时间,导致风筝闷死在怀里。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太宗到泰山封禅。只有魏征反对炫耀自己的功德和国家的富强。唐太宗觉得奇怪,便问魏征:「如果你不提倡封禅,你觉得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吉祥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然有以上六德,但自隋末天下大乱以来,户籍一直没有恢复,仓库还是空的,而且开车东巡,千骑万乘,费用巨大,人们一路承受不了。而且陛下封禅,万国咸集必然,远夷君长也要胡从。如今,中原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难道不会轻视吗?如果奖励不好,就不会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免除赋役远远不能报偿人民的破费。陛下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只为虚名而受实害的事?」不久,中原数州爆发洪水,封禅事件从此停止。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贵为侍中。同年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向太宗写信:「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地租,数量太多;女人喜欢梳高髻,宫中融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服一人,不收地租,富人不发,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参诽谤罪。魏征谏道:「书自古以来就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圣人择善而从所谓狂夫之言。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最后还强调:「陛下最近不喜欢听直言不讳,虽然勉强包容,但不再像以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将他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观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书的序论和梁书、魏征撰写了《陈书》和《齐书》的总论,时称良史。同年6月,魏征因眼病请求解除侍中职务。唐太宗虽然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工资、奖励等待遇与侍中完全相同。

贞观十二年(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懒惰,懒于政治事务,追求奢侈,就演奏了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期政治态度的十大变化。他还去了太宗「十思」,即「当你看到欲望时,你会感到满意。当你处于高风险时,你会谦虚地思考。当你满的时候,你会失去你的思想。当你遇到逸乐时,你会思考未来的麻烦。当你防止拥堵时,你会思考延纳,当你诽谤邪恶时,你会思考自己的快乐和暴力。当你受到惩罚时,你会因为愤怒而滥用。」。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卧床卧病,唐太宗派出的中使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宿,唐太宗立即下令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建造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太宗亲自哀悼,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能正衣冠;以古为镜,能知兴替;以人为镜,能知得失。我经常保护这三镜,以防自己过去。今魏征逝去,遂亡一镜。”

留有《魏郑公文集》和《魏郑公诗集》,《全唐诗》记录了其诗卷。

魏征明君暗君之别,创业守成之分

“为君之道”最重要的是如何治国。魏征也深刻理解这一点。他总是及时利用太宗的一些问题来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这不仅解决了太宗的困难,也达到了劝说的目的。这也是魏征的智慧。

贞观元年(627),太宗刚刚到位,对为君充满疑惑。有一天,他问魏峥:“爱卿,你说什么是明君,什么是暗君?”

魏征听到这个问题,心里一动,这不就是他想提醒皇帝的话吗?他平静地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如果主人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他可以被称为明君,但如果他只相信一个人的说法,他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昏昏欲睡的国王。过去,姚经常咨询下民的意见,只有有了苗的恶行,他才能理解;顺善于听各方的声音,所以共产党、枪、欢兜等奸臣都不能蒙蔽他的视听。相反,秦二世只相信赵高,最终导致亡国;梁武帝任命朱异一人,导致侯景之乱;杨迪皇帝听了虞世基的话,天下乱七八糟,却不知道。这些都是反面的例子。人君要兼听广纳,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情况的各个方面,而不会被一两个大臣蒙蔽。”

太宗点点头说:“要不是爱卿,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君主应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也是儒家治国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魏正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将其应用于贞观政治。魏正提出的“听、信、暗”的原则在贞观的早期决策中得到了很好的坚持,太宗经常与朝臣们进行广泛的讨论。这也是贞观政治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贞观十二年(638),有一次大宴,太宗又问:“亲爱的爱卿,你们说,创业难还是守成难?”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竞争。陛下经历了多次战斗,经历了许多危险,才打下了今天的江山,所以自然更难创业。”

魏正回答说:“当皇帝第一次开始创业时,世界就陷入了混乱。乱世界展示了英雄的本质,也可以得到人民的支持。赢得世界后,他逐渐有了骄傲的心,不断滥用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落。这样,就更难保持下去了。”

太宗总结道:“玄龄一开始和我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苦苦挣扎,觉得创业难。魏征和我一起治理世界,担心我会生出骄傲的心,把国家带到危险的地方,这让我觉得更难保持下去。现在创业时期的困难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应该谨慎面对保持职业生涯的困难。”

大臣都贺:“陛下能这么想,真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啊!”

贞观十五年(641),太宗再次提出了守天下难的问题,魏征说:“守业难。太宗反问:“只要任命贤能之人,虚心接受建议,就不行了。为什么很难说?魏征进一步发挥作用,说:“看看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险的时候,常常能任贤受劝。但到了天下安乐的时候,一定会懈怠,这样久而久之,问题就会逐渐出现,最终导致国家危亡。这就是居安思危的道理。天下安宁还能心存忧惧,难道不难吗?”

事实上,创业与守成、打天下、治天下,是历史上经常被讨论的君道政体的重要话题。辩证地说,创业和守成同样困难。创业时期的出生和死亡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所有敌人建立新政权后,从艰苦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似乎还有想想都害怕的感觉。正如太宗所说,方玄龄经历了战争的艰辛,九死后生,知道创业的艰辛。然而,新政权建立后,如果你仍然躺在过去的信用簿上,变得骄傲和自满,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再关心人民的痛苦,就会导致新的社会矛盾和政权的衰落。魏征认为,世界上仍然有“天授人和”的机会。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我们就能赢;治理世界必须始终保持谨慎的头脑,不能放纵个人欲望。这是最困难的。

事实上,魏征也经历了隋末的动荡,但在太宗掌权之前,他并没有跟随他夺取王位。不可能说他不知道创业的困难。然而,魏征的政治修养使他比方玄龄更清楚,此时他应该关注守成治国。当然,魏征在这方面没有创业的功劳和发言权。


魏征简介 魏征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魏征简介 魏征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