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李治简介 唐朝第三任皇帝李治的生命

李治(628)唐高宗-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亲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第三子。贞观五年(631年)被授予晋王称号。后来,由于唐太宗的长子皇太子李承乾和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除,他在贞观十七年(643年)被授予皇太子称号。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地图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去世,年55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头衔天皇大帝。

唐高宗在位34年(649-683年),前六年永徽。在即位之初,高宗继续执行太宗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李积(徐茂功)、长孙无忌、楚遂良共同辅政。君臣们都牢记太宗的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诫,爱民,高宗即位时向群臣宣布:“事有不便的人,悉宜陈,无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询问人民疾苦;高宗立即下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猎鹰、犬马者罪。“高宗君臣萧规曹随遵守太宗时期的法律法规。因此,在永徽年间,边境稳定(打败西突厥进攻),阜安人口(贞观年间不到300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遗产,历史上被称为“永徽治理”。弘道元年(683)12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头衔: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平庸。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经造成了“贞观之治”的危机。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在江浙爆发,阶级矛盾再次尖锐。高宗在正式登基前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之功”,永徽于2年9月下令所占人民田宅归还人民。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的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志、张文正、魏元忠等,都是自己提拔的。其中,韦思谦受到楚遂良的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唐代领土最大,有些史书称之为“永徽之治”。


李治简介 唐朝第三任皇帝李治的生命李治简介 唐朝第三任皇帝李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