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通(?~691)唐代官员、书法家。汉族,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通师。欧阳询子。早孤,母徐教以父书。初拜兰台郎,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处言事,二年为相,因反武承嗣为王子被杀。工于楷,书得父法,险峻过之,父子同名,号“欧阳大小”。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孩墓志》等。
欧阳通是欧阳的第四个儿子。通尚去世时,母亲徐氏抚养至尹,希望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查书手迹散落在民间,几乎没有家藏。徐不惜重价买回了一些。日夜临摹,书法大进。
第一次拜兰台郎,凤仪中迁中书舍人,母徐氏病去世,通居哀悼,据说唐朝60年来,朝官中居丧最严谨。衡尉卿后迁怀州刺史。中丞、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司礼卿,判定言事(《中国历代宰相志》)为相月余,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为王子,通与岑长倩等。不服从武则天的言语。天授二年(691)来俊臣陷害下狱,五毒备至,终无异语。来俊臣不得不对岑长倩的长子岑灵源进行判刑,诬陷欧阳通、格辅元等数十人谋反,“都被陷入同反之罪,并被杀”。神龙元年,诏追复官;还家产,立庙祭之,阴一子官继承。
夫人胡氏,生了三个孩子:幼明、幼让、幼咸(因员公子,从弟弟欧阳韶配王氏无出,承父命特继福建晋江潘湖欧阳韶为嗣)。
欧阳通工于楷,尽得父法。晚年颇有矜重,以狸毛为笔,覆以兔毫,犀象骨为管。碑刻有《道因法师碑》和《泉南生墓志》。于世南称自己的技艺高于楚遂良。当时人们称他的父子书法为“欧阳体大小”。今天,在长沙望城县书堂山脚下,仍有父子读书习字的遗迹。
欧阳通简介 唐代官员书法家渤海公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