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男,汉,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本名不明(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节义少,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说:“卿自不求仕,我不尝弃卿,怎么诬告我?因为放还没仕,后来隐居鹿门山,写了200多首诗。孟浩然和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被称为“王孟”。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在家侍亲读书,诗意自适。鹿门山曾隐居。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在长安的友谊十分深厚。有诗名。之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缓解仕途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死。孟浩然的诗大多是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隐逸、旅游等内容。虽然没有愤世嫉俗的作品,但更属于诗人的自我表达。他和王伟并表示,他的诗虽然没有王诗那么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造诣,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唐代田园诗派盛开的第一声。孟诗不雕刻,清淡朴素,感觉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充满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文章,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味优雅,意境清晰。孟诗以清旷冲丹为基调,但冲丹中有壮气,如《望洞庭湖送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精力充沛,俯视一切。但这种诗在孟诗中并不少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难免尴尬于篇幅。现在流行的《孟浩然集》收集了263首诗,但却有别人的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鞠清芳。
孟浩然简介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孟浩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