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公元773-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和“河东先生”。唐代著名作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被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韩愈、宋朝欧阳修、苏迅、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柳宗元一生留下了600多部诗歌作品,其成就大于诗歌。有近100篇平行文章,散文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尖锐而讽刺。游记写风景,许多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西居》、《江雪》、《渔翁》。
刘宗元是一个政治创新者,倡导“古文”运动。在柳宗元的哲学论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倡导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代替“神”。刘宗元把对神学的批评变成了对政治的批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了“天人之际”与人之间的即天关系,批评了唯心主义命运理论。他的哲学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水平。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点,是他政治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是人们的意志。他的言论从妥协的角度来解释儒家思想、法律、佛教、道教等理论。
柳宗元简介 唐代著名作家哲学家柳宗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