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者是孤独的,这是他的思想,世界上很少有人能理解。他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世界,思考着这个世界,当他对这个世界绝望时,他骑着青牛,从函谷关西出来,漂浮着,留下了神秘的5000个真理——《道德经》,以及他神秘的生活经历。
这个人是老子!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丹,故又称老丹,楚苦县李乡曲仁里人。他曾经是周王室的“守藏史”。根据司马贞索隐的解释,所谓的“守藏室”是周王室的藏书室,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正因为如此,老子对周代的典章制度和礼乐仪式非常熟悉。孔子入周问礼,拜访的主要对象是老子。会议发生在鲁昭公12年(公元前530年)至20年(公元前522年)之间,也是文献遗留下来的少数关于老子事迹的记录之一。
然而,老子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好学深思的学生并不是很感冒,尤其是他关于周代礼乐制度的肚子。热情的孔子被口袋里泼了一盆冷水。老子对他想问的问题甚至不感兴趣,只是淡淡地告诉他:“你谈论的人已经成为坟墓里的腐朽骨头,只有他们的话仍然在好人中流传。我能告诉你的是,君子遇到好时机就当官,不成功就随遇而安。我听说聪明的商人把自己装成没钱人,道德修养高深的君子看起来像庸人。摆脱你的骄傲和各种想法,摆脱你迎合的表情和空头抱负,这对你没有好处。“孔子听了,虽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但他不得不对老子有洞察力的生活观点印象深刻。他回去叹了口气,生动地比喻了他和老子的会议:“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泳;野兽,我知道它能走。如果你走在地上,你可以用网捕捉它;如果你在水里游泳,你可以用钩子钓鱼;如果你在天空中飞行,你可以用弓射击。至于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风云中漫游天空。我今天拜会了老子。他就像一条看不见尾的龙!”
此时,孔子大约30岁。虽然他声称“30岁”,但他的知识显然与生活经验丰富、学术思想成熟的老子不在同一水平。老子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已经超过了孔子的意识形态水平。但孔子很快意识到老子的教学
老丹、老莱、太史儋:历史上哪个是真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