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关羽,从“温酒斩华雄”的英雄到“千里走单骑”的忠诚,从遍布世界的关帝庙到香港影视剧警察局供奉的香案,不知不觉中,我们把关羽当成了神。关羽的尊号一封又一封,从关公、关二爷到关帝,直到清朝取代岳飞成为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他终于走上了祭坛,名垂千古。
由于《三国志》作者陈寿“尊曹抑刘”的倾向,关羽的传记不到1000字。可以肯定的是,关羽是一位勇敢非凡的虎将,但他只是一位勇敢无谋的武术家。关羽的人生经历一直不为人知,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出土了他家的墓碑。他其实来自一个经济学家,至少在他父母的时候,他以学习为职。(《关侯祖墓碑》:“(羽祖关审)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但没有更多证据表明关羽本人读诗读书,关羽“夜读春秋”的形象在后世广为流传,恐怕还是受罗贯中的影响。
关羽确实武功高强,颜良就是被他“万军中将领”。(三国志(三国志)关羽传》: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首还。)但接下来的“朱文丑”又属于《三国演义》的发挥。“朱文丑”出现在《三国演义》第26次《关云长挂印封金》中,为关羽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作者首先解释说,曹操账下的著名将军张辽、徐晃等人对文丑无能为力。关羽出来的时候,他三两次就搞定了文丑。文丑是袁绍手下的名将,他的能力真的很好,所以他“冤死”了。根据历史记载,文丑死于著名的官渡之战,很可能死于乱军(《三国志》袁绍传》:绍渡河,壁延津南,挑战刘备和文丑。太祖打破,斩丑。),与关羽无关。
鲜为人知的是,罗贯中来自山西太原(山西祁县和清源人说)。在他的小说中,他把山西解县人关羽作为儒家理论“仁、义、礼、智、信”的典型代表,以及关羽的伟大成就。和朱文丑一样,华雄本来是孙坚杀的,蔡阳实际上是刘备杀的,罗贯中把别人的战绩,硬塞到关羽的“功劳薄”上。在历史上,夸大其词的情况更为常见。例如,保护刘备的家人“千里走单骑”是真的,但中途添加“五关切六将”是假的;还有一个“洪水七军”的聪明计划。事实上,这是由暴雨造成的。关羽为上帝做出了贡献。为了突出关羽“高大全”的形象,罗贯中将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张冠李戴、移花接木转移到关羽的名下,展现他的勇敢和机智。
如果你仔细阅读关羽的传记,你会发现关羽在历史上极度缺乏政治头脑。他不明白联吴抗曹的重要性。他拒绝了孙权的婚姻。他的态度非常不友好。他辱骂求婚使者:“狗怎么能配得上虎女?”冒犯了苏州。在那之后,人们熟悉了这个故事。孙权谋取荆州后,他杀死了关羽的父子,孙刘联盟彻底破裂。
武圣关云长的真面目:原来只是一介好色的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