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难”把“中原外战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窝囊”顶级,始作俑者是徽钦二帝。在东京保卫战时,敌兵还没有压境,金兵将领宗翰下通牒,宋钦宗竟然及时回信,说“一一听命”。宋钦宗下令不得罪金兵,金兵围攻东京,一霹雳炮手发炮后被枭首处死。东京保卫战有持久战的机会。然而,廉价骨头的父子先表现出胆怯,经常表现出饶求和,大大提高了草原狼的信心,一半吓唬,一半武力,以震慑的态度探索东京的袋子。
徽秦二帝,北宋,面对著名的“亡国皇帝父子”,在中国从未失去过“九五之尊”的风度。当他们到达敌营时,他们的膝盖会自动弯曲,称之为“罪臣”,并主动跪在敌人的将军身上...历史在哀叹这种民族耻辱的同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懦弱的父子皇帝在宋朝没有“篡位”?尤其是宋徽宗赵霁,书画家皇帝,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却居高位25年。皇帝的宝座就像粘在屁股上。为什么这么“可靠”?、“稳定”?
全世界都称赞北宋政治“宽柔”,不杀“因言受罪”的知识分子,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北宋是皇权最集中的朝代之一。在皇帝的“专权”方面,它比后来废除首相的明朝“更好”。宋代建制,从中央到地方,完全实行“一元制”的“垂直管理”。皇帝不仅直接管理军队,而且直接参与地方司法工作,委员官员处理地方监狱诉讼;这一整套“垂直管理”使决策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由于宋朝皇帝的权力“什么都管”,北宋人要找圣上解决查处。
这是一段正史记载——宋太宗时,有“京畿道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牡豚一,诏令千金偿其值。“一位首都居民向皇帝起诉,他的家奴失去了一头母猪,宋太宗下令给他1000元作为补偿。扔猪直接向皇帝报案,这可能是中国人民“告皇”的最高境界。一切都很详细,连丢母猪的事都刺到了皇帝这里,皇帝不烦吗?大宋皇帝喜欢这样,不但不烦,反而觉得这是“皇帝应该做的”。为此,宋太宗还说了一句“感动中国”的话:“这样的细事告诉我,也是听决,大笑也是。然而,把这颗心推向天下,可以没有冤民。”
宋太宗的意思是,找我皇帝解决这样的事情似乎很荒谬。然而,这样,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直接诉讼渠道,民间就不会有无法解决的不满。这听起来很感人,但却掩盖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皇帝什么都管,臣子手里没有实权。他们还能做什么?“垂直管理”越来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是由皇帝的素质决定的。一个好的皇帝也可能有一个好的大臣。例如,在北宋初期,太祖、太宗、仁宗、真宗和神宗也产生了赵普、寇准和王安石等名人。然而,如果皇帝昏庸,大臣将无法再生优秀品种,大臣教皇帝学好的“缓冲空间”消失了,大臣也没有权力对皇帝进行反震慑。昏君出现后,北宋政坛的官员们只剩下一件事可做:拍马屁。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宋廷,官员们唯一能想象的“发展空间”。
看看宋徽宗身边的“权臣”,从蔡京到高球,再到童贯,要么是文化流氓,要么是市场混混,要么是身心残缺的废人。他们与其说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不如说是皇帝的玩伴和马仔。这些恶棍梦想着找到国家大臣的位置。哪里有更大的“野心”,追求“九五之尊”?宋徽宗在任25年,任命12名宰相,从曾布到王富,其中无一人堪称贤相,全是“文化流氓”。他们最高的理想是做一个被主人“提拔”的奴隶。这样的红人最终只能有奴隶的命运。比如蔡京,主人一换就失势,这么大的“太师”竟打不过乳臭未干的小儿宋钦宗。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无能在内外都是一样的,但他们的勇气在内外还有别的东西。他们对外懦弱无能,但对内无能却不懦弱。即使是儿帝宋钦宗,即位后也大胆杀威,先用无用的蔡京开刀祭旗。不顾太上皇宋徽宗的反对,宋钦宗贬蔡京,分配岭南。一路上蔡京发配,沿途商家不卖给蔡京一粒粮,一滴油,一道菜。前皇帝第一红人,活活饿死在发配路上。
蔡京是宋徽宗的第一个宠臣,但皇帝的儿子用一根小手指杀死了他。可以看出宋朝的宠臣在哪里。他们充其量是皇帝的宠物,所谓“权臣”的概念是无名的。除了陪主人玩一些“雅浑”游戏外,他们还在主人面前表演了“吹拉弹唱”。“日与陛下游从嬉戏”,像戏子一样哄皇帝开心,赢得皇帝的青睐。当时,在武将中,虽然宗泽李刚受到高度尊重,但宗泽和李刚在宋代兵制枢密院文职管军的格局中只是军队中“临时代理”的一个角色。他们中的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的洗礼,不愿反抗,另一个很难回应“三军”。就像岳飞后来的困难一样。朱仙镇大杰是四路军共同获得的。韩世忠、刘崎、张军各领一路。岳家军只是其中之一。小朝廷皇帝下了命令。四路军撤走了三条路,只剩下岳飞一个人。如果四路军全部被岳飞控制,情况可能不会像后来“半途而废”那样。但是,如果他们杀了宋朝皇帝,他们就不会给一个将军这种权力。
@ 武将半废,文臣弄臣化,即成为宋廷常态。宋朝大臣在皇帝面前太卑微了,这些“票友党”、“粉丝团”,有时连主人也为他们脸红,正如宋徽宗所说:“今士大夫方寡廉鲜耻。其实这些马屁精当然有自己的道德修养问题,但皇权集中的“一元制”和“一垂到底”的管理才是最强的催化剂。在一群婊子的包围下,宋徽宗自然没有“篡夺王位”的担忧。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外敌入侵,宋徽宗的王位可以继续这样做,直到他死了,他的儿子成功地转移了班级。
但是,这个消彼长,国内能容,国外却不能容忍。来自草原的外敌找到了他的头,不担心宋朝皇帝的“内乱”,最担心的是“夷狄的骚扰”——这是宋朝皇帝的克星。夷狄不受“垂直管理”的影响,根本不习惯宋朝皇帝的无能,只利用其无能征服。毫无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无用的,脆弱的,没有竞争对手也不意味着没有外国天敌。廉价骨头大臣,廉价骨头皇帝,一个是内部,另一个是外部——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的总体表征之一。
揭秘:宋徽宗为什么在宋朝历史上无法稳坐皇位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