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我想大家都知道刘禅,都认为他是一个无能的人。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他都被写成了一个无能的亡国之君。后来又有一句话叫:“扶不起阿斗”,甚至有人说刘禅是:“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阿斗真的帮不起吗?他真的是一个愚蠢、愚蠢甚至弱智的君主吗?我不这么认为。他是三国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有人说这是诸葛亮的帮助。刘禅在位40年,诸葛亮11年去世。他继续当皇帝29年。如果他真的无能为力,他会坐稳29年的王位吗?除了他的过人之外,至于他的过人之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爱德下士天资仁敏
诸葛亮在《杜微书》中评论刘禅:“朝廷十八岁,才华横溢,爱德下士。”诸葛亮是一个绅士,绝对不是一个奉承的人,更不用说讽刺刘禅了。然而,事实上,刘禅确实是一个有礼貌的下士。
容人之量,大局为重
诸葛亮和刘禅之间有一点矛盾,但他把父亲放在了诸葛亮身上。后来,杨毅说魏延造反,魏延说杨毅造反。刘禅在他们之间权衡,决定杀死魏延。这减少了另一场内战。这不是关注整体情况吗?此外,魏延死后,刘禅并没有否认魏延。相反,他说:“既然他已经犯了罪,他仍然读着前功,埋葬了棺材。”
头脑清晰,政治老套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有宰相的职位。诸葛亮一死,他就立即解除了宰相制。费毅是尚书令和将军,是政府官员,蒋婉是司马,负责军事工作。他们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约束,但他们有自己的重点。蒋婉死后,刘禅“自拍国事”,大权独占,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来“一切都很详细,咸决于宰相”的政局。
远见,战略明确
诸葛亮出兵北伐时,刘禅告诉他不要去。结果诸葛亮北伐失败,劳命伤财。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停止了北伐,消耗国力、劳民伤财。此外,刘禅在位时,蜀汉一直在发展经济,与民生息息。
乐不思蜀,大智之道
各方专家对后主刘禅的评价一直局限于暗弱无能,贤愚不辨,其中最大的批评之一就是不战而降,苟且偷安。很少有人能在亡国之君中活下来,被封为公,刘禅可以算是明君,而不是孙皓来。但孙皓的后果并没有刘禅那么好。刘禅的投降是大势所趋。为了人民,如果他们抵抗,士兵的伤亡将非常大,很可能导致曹魏屠杀城市,使人民遭受痛苦。
他宁愿背上一个亡国的名字,也不愿让人民受苦。这不是贤者吗?投降后乐不思蜀,装疯卖傻,保命。这不是智者吗?
我的结果:刘禅不是昏君,而是智者和贤者。《韩非子》一书曾说君主不智是大智,无为是功绩。刘禅从小就被迫学习韩非子。、《管子》等书。晋朝的李密曾将刘禅比作春秋五霸第一的齐桓公,齐桓公得管仲成霸,刘禅得诸葛亮,与强魏抗衡。若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我就把刘禅比作治世之良臣,乱世之智者!
无为而治的典范:蜀后主刘禅无为维持蜀汉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