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傻瓜皇帝”。他的智力有缺陷,但他成了皇帝。即位后,他成为雄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管理国家政府的工具。“八王之乱”爆发后,他成了国王抢劫的傀儡,被欺负。他的生活无疑是悲剧性的,也把西晋的历史带入了悲剧性的一章。
千古以“傻”皇帝命名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只有少数被称为“开明圣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平庸无为。此外,还有残忍、懦弱、贪美、痴迷炼丹、工作诗歌、书法和绘画、擅长木匠手工艺品的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一位天生智商低下的“愚蠢皇帝”。他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金辉皇帝司马忠。
司马忠,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在位17年。司马忠天生智力低下,根本无法胜任一国之君。在他在位的十七年里,新成立的国家迅速衰落,贾后干政,朝政混乱,各诸侯王并起争权,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不堪国事的晋惠帝在动乱中被当作傀儡一般反复劫持利用,甚至一度被废除。最后,他在“八王之乱”平定之年突然死亡(一说是被毒杀),结束了荒唐尴尬的一生。
十年后,西晋被利用混乱的匈奴人摧毁。从此,中国北方进入了五胡十六国三百年的混乱时代。对司马衷这个名字,人们可能并不十分熟悉,但他的两个著名笑话却家喻户晓。有一次,惠帝在华林园玩耍,听到公园池塘里青蛙的声音。他走上前,傻乎乎地问他旁边的随从:“这些尖叫的东西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还有一次,世界一片混乱,人们到处都是饥荒和饥饿。朝中大臣向晋惠帝报案。谁知道呢,晋惠帝问:“他们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听了这话,满朝文武惊呆了。灾民连饭都吃不下,又从哪里来的肉粥?由此可想而知,晋惠帝的愚蠢程度。
传位“傻太子”之谜
一个智力如此低下的人怎么能让他成为皇帝呢?这是从司马忠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开始的。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和儿子。经过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积累和准备,司马炎终于迫使曹魏皇帝在公元265年退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晋朝建立后,东吴于公元280年灭亡,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再次统一了中国。社会初定后,司马炎开始忽视理政,沉迷于女性。据记载,司马炎的后宫有一万人,而他的儿子有二十六个。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逝,次子司马忠是杨皇后的儿子,当时杨皇后又得宠信,司马忠被立为王子可谓名正言顺。
司马炎并非不知道王子在智商上的缺陷,他也多次表达了对王子继位的担忧,甚至有了另立王子的想法。不过,司马炎一直犹豫不决,因为皇后的阻挠和谄媚。有一次,他决定考这个愚蠢的王子,于是他找到了一些国家公文,送到东宫让王子决定。当然,以太子的智商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时,聪明的太子妃贾南风灵机一动,想出了让别人为太子作答的主意,并让代笔者多引用经典,以显得太子有知识。旁边的事官张红赶紧劝阻道:“王子没知识,陛下早就知道了(你引用经典会露出馅儿)。现在你应该回答事情,不要引用书。"贾南风一听有道理,就让张宏写一个粗浅的回答,让太子抄一遍,交给晋武帝司马炎。看完之后,司马炎非常高兴,对朝臣们说:“谁说王子愚蠢,你看,他平时不怎么学习,处理政事也不一样稳定?司马炎也从此安定下来。事实上,武帝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承认王子的愚蠢,因为他不想把王位交给弟弟司马攸。
司马攸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弟弟,温柔公正,礼贤下士,深受父亲司马昭的喜爱,多次想立他为王子。然而,在古代,长子的继承制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一种说法是“立长不立贤”。司马佑不是长子,名字也说不出来。因此,司马昭最终将司马炎立为王子,后来成为晋武帝。到了武帝晚年,朝廷内外都希望武帝把皇位传给弟弟司马攸。为了和弟弟争夺王位,武帝遭受了无尽的恐惧和恐惧。现在他当然拒绝把自己的王位白白给这个潜在的最大对手,宁愿把江山托付给他痴呆的儿子。
晋朝历史上晋惠帝司马忠:愚蠢也可以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