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杨良瑶是唐朝下西洋的第一人,比郑和早620年 曾到伊拉克

600多年前,郑和作为明朝外交使节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亚洲、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郑和一直被认为是第一个下西洋的人。近日,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方志工作人员在对泾阳县神道碑的研究中发现,早在唐代,杨良瑶就通过航海下西洋,比郑和下西洋早了620年。

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泾阳县云阳镇小户杨村的唐杨良瑶神道碑。1000多字的碑文主要记录了杨氏家族的起源、为皇帝服务、内平灾难、外抚异邦等历史事实。最重要的是,作为唐中晚期唐德宗的外交使节,杨良瑶航海西洋,抵达远离中东的黑衣食品,即今天的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

杨良瑶,字良瑶,原籍弘农县人,后落籍唐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即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

杨良瑶是唐朝下西洋的第一人,比郑和早620年 曾到伊拉克

杨良瑶神道碑

据碑文记载,他的祖先是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因被封诸阳而被称为杨侯。杨良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少以节义为志行,长以忠勇为己任”。从唐肃宗到德年(756年到758年),杨良瑶从21岁到23岁入为内养,即成为服侍皇帝的近身宦官。

杨良瑶多次被命令在各地使命,历史悠久,功劳突出。他一生中多次南北跋涉,东西奉使,但最重要的重大出使活动是作为唐朝的外交使节,他在西洋航行,到达远离中东的黑衣食品。碑文记载:

贞元初,清寇难,天下易安,四海无波,九译入圣。西汉难以选择昔使绝域;皇帝在今通区外思考他人。比才类能,非公莫可。贞元元年(785年)4月,给绯鱼袋,充任国使于黑衣大食,备判官,内部,受国信,诏书。奉命执行,不怕远。到南海,舍陆登舟。妙尔无畏险之容,凛然有必济之色。义激左右,忠感鬼神。剪发祭波(到目前为止,广东沿海地区的渔民在海外钓鱼时,仍有剪头发、祭奠海神的习俗。宋朝以后,它逐渐演变成了母亲和祖先的崇拜),指日誓言,于是得到了阳侯的收敛,屏风飘扬,挂帆出汗,举起了云淼的精神,在黑暗中,神灯表路(可能指印度洋海岸阿拉伯人建造的航海灯塔),白天是仙兽前的云(指海豚等海洋生物,经常在船前飞泳跳跃)。星霜再周,经过万国,播皇风于异俗,声教于无边。往返如期,成命不坠,斯和我公忠信之明效。

据碑文记载,“(贞元)四年(788年)六月,转中医生。7月,封弘农县开国男,食邑300户。”短期内连续封转,是对其成功的赞美。

杨良瑶是唐朝下西洋的第一人,比郑和早620年 曾到伊拉克

龟形神道碑基座在泾阳县云阳镇罗家村发掘

大食国与唐朝长期保持通使外交关系,海洋丝绸之路贸易前所未有。可以说,从唐高宗永徽两年(651年)8月大食国遣使节开始,到唐德宗贞元14年(798年)9月最后一个外交使节离唐回国,148年前后进入唐都长安的大食使节39次。然而,在唐代现有的正史文献中,尚未发现唐朝正式派遣使节航海下西洋的确切记录。因此,派遣杨良瑶一行航海使黑衣食品的记录是珍贵的。当时,50岁以上的杨良瑶亲自率领使团,以聘请国使的身份携带判官、国信、诏书,通过海路出使印度洋沿岸的南亚和中东国家。他的政治目的显然是开辟与阿拉伯和印度列国建立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新兴的吐蕃王朝。就像《新唐书》一样,其出使结果 《大食传》记载:“贞元中,(黑衣大食)与吐蕃为劲敌,番兵大多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可见这次下西洋的外交活动还是挺有效的。

根据与杨良瑶同时期著名地理学家贾延(730-805年)的相关记载,通过海路前往黑衣大食国首都束达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路线,应先从广州南海登船,沿南中国海南行,先到门毒国(今东西竺昆仑洋),再到古达国(说真腊),经过海峡(今新加坡海峡),北岸为逻越(即暹罗,今柬埔寨)。南岸是佛死(今苏门答腊岛南部),经过天竺(今印度国家)等多个国家,抵达大食国弗刺利河(今伊拉克年轻的拉底河),乘船北行至末罗国(今伊拉克巴斯拉镇),然后向西北旅行数千英里,即可抵达茂门王所有绑达城(详见新唐书)。 地理学)。同样,公元9世纪中后,阿拉伯地理学家根据宾库达特拉(约820年或830年至912年),还详细记录了从食品国到广州(康福)的航程和贸易情况(参照张星郎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北京:1978年出版的中国图书馆)。

应该指出的是,贾延曾任鸿璐寺卿,负责接待凡人客人,后来担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据报道,他非常喜欢国家地理知识。晚年,他经常向四夷来使和参观四夷的使节询问道里的民俗,并写入自己的作品。广州至大食的海上旅程非常详细,原始资料来自杨良瑶一行的亲身经历。根据张星郎《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的研究,贾延通往大食海道的许多国名和水名大多与阿拉伯人的记载相当一致。“可见他所见,闻阿拉伯人。“根据作者的拙见,阿拉伯人对从大食到中国的海上航线很熟悉,但贾延从南海到印度洋到黑衣首都的海上航线更适合杨良瑶作为西行黑衣大食的海上日志。像往常一样,杨良瑶回国后,应向朝廷作出详细的出使报告,贾耽因职务之便,得知此信息并写入作品,也是合理的。因此,贾延对杨良瑶来说就像旅行家马可的逻斯梯谢奴一样 波罗一样。

杨良瑶回国后,因其卓越的功绩和更好的恩宠,受到德宗皇帝的高度重视。杨良瑶“晚上在公,日月不懈。不改经制,省钱省劳。”唐德宗圣情眷顾的所有贵族亲王,其丧葬事宜均由委他策划。因为他的巨大功劳,他被授予“金丝皆纶,无法备纪。”

贞元十五年(799年),淮西吴少诚支兵叛乱,杨良瑶奉命主持军事。他安抚民心,派人侦察敌情,“复请完城聚谷,修甲理兵,用简单而渐谋,不日月而功,化懦弱为勇健,化藩篱为金汤”。短时间内,藩镇叛乱立即平息。至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平藩战役取得最后胜利。因素积威望,长期功勋,已成为唐顺宗非常依赖的掖庭重臣。

唐代中后期,特别是德宗和宪宗时期,佛教信仰日益繁荣。杨良瑶年老退休后,仍然崇尚佛教。据碑文记载,“晚途归信释氏,修建塔庙,修建藏经,用布金买田,舍衣救病,可谓竭臣之礼,尽生死区外之因,孜孜不倦。”这一时期,距离唐武宗“会昌灭佛”已经不久了,足以说明当时社会上佛教信仰的极度繁荣。

杨良瑶是唐朝下西洋的第一人,比郑和早620年 曾到伊拉克

杨良瑶雕像

岁月沧桑,但历史不容忘怀。作为唐代宦官,杨良瑶率领使团航行黑衣大食,为中阿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已经1220多年了。与永乐三年(1504年)相比,明成祖派遣太监郑和七次率船队前往印度洋西岸,整整早了620年。现在,我们不仅要为郑和下西洋对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贡献感到骄傲,还要为杨良瑶早在8世纪末就在中东航行的历史壮举感到骄傲!


杨良瑶是唐朝下西洋的第一人,比郑和早620年 曾到伊拉克杨良瑶是唐朝下西洋的第一人,比郑和早620年 曾到伊拉克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