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年仅40岁就驾鹤先去,三国鼎立第一代帝王是称帝最早、命最短的,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证明曹丕早逝的原因。一是通过禅让制改朝换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延康元年(220)10月,汉献帝下诏宣布退位,将皇位禅交给曹丕。曹丕即位后,很快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据说舜是尧尧的两个女儿做夫人,曹丕按葫芦画瓢效法尧舜。我们知道曹操把女儿嫁给了献帝,成了汉朝的外戚。曹丕就是皇后。曹丕娶了两个妻子,虽然不是姐姐生的,但也是侄女。娶侄女是违背儒家伦理的,但曹丕并不太在意篡位。然而,事实上,许多大臣不同意曹丕篡位。至少他们心理上不高兴。例如,陈群等高层人士,曹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禅让制登上王位的人。压力可想而知,即使在曹操统治期间,虽然他想成为皇帝,但像于迅这样的第一位顾问也反对,曹操总是比曹丕更有名,曹丕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曹丕称帝期间,对亲族的迫害和抛弃。第一件事就是把曹植、曹彰等兄弟全部赶回封地,派人严密监视他们的兄弟。然后,曹丕杀死了曹植的亲信丁毅兄弟,但曹丕仍然不放心。他总是禁止他的兄弟们在封地上自由行动。从曹植不断报效曹丕为国家贡献的文件来看,曹丕从未改变初衷。曹张、曹植及其许多后代死于抑郁症,曹丕的这种做法也导致了他自己和后继皇帝的孤立,这也是曹魏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是曹操创业阶段的大臣不能容忍。其中最著名的是于禁被关羽俘虏后,终于回到了魏国,没有得到曹丕的重用。于禁被派去守卫曹操的坟墓。在曹操的陵墓区,他描绘了关羽淹没七支军队和于禁被俘的照片。于禁看到了非常羞愧和愤怒的死亡。作为曹操时期的五位好将军之一,于禁的军队治理非常严格,是最有指挥能力的将军,所以他很生气。还有曹洪。曹丕还是王子的时候,向曹洪借了一百块丝布。曹丕一直担心这件事。曹洪成为皇帝后,曹洪的门客违法,下令处死曹洪。大臣们千方百计求情,曹丕拒绝放过曹洪。最后,他们依靠边太后求情来避免死亡。曹丕算得是复眦必报。
这四个是曹丕内心的孤独。曹丕严格防范自己的兄弟,不太喜欢曹操时期的老大臣,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曹丕孤立,使他不得不依靠士族官僚来维持统治。采用陈群的建议,实施九品官法。九品官法大大降低了曹操时期“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事实上,这种九品官方法是对东汉以来逐渐世袭的地方豪强和名人阶级的追认,这也是司马懿家族抬头埋下政权隐患,最终导致魏灭王的原因。
第五,伐吴几次无功返回。夷陵战争期间,孙权向曹丕称臣,答应把王子送到魏国当人质。然而,在夷陵战争中,孙权打败了刘备,孙权开始后悔决定切断与魏的关系,重新修复与蜀的关系。面对孙权的背叛,曹丕怒不可遏,不顾大臣的反对,亲自率军攻打东吴。结果,东吴用木桩和芦苇建造了数百英里的假城楼。曹丕惊呆了,期待着孙权的死战,但孙权从未出现过。曹丕看着汹涌的河流,不敢过河,不得不痛苦地回来。第二年,曹丕再次率军攻打东吴,结果还是失败了。回到老师身边很快就病逝了。与曹操屡败还能笑出来的曹丕相比,实在是气度太小了。曹丕内不能容忍兄弟外不能御敌,俗话说,气度决定高度,一个人的胸怀如此小早逝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魏文帝曹丕在三国历史上早逝?只是因为气量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