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两路攻击匈奴。年仅21岁的霍去病率军长途奔袭,大破匈奴骑兵,斩首7万多级,大军一直追到沙漠深处的狼居胥山。霍去病人在这里筑土为坛,“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并在山上勒石记功。此后,“封狼居胥”成为中原王朝皇帝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虽然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追求“封狼居胥”的道路上,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南朝的宋文帝。
宋文帝的名字叫刘一龙。他出生于407年,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三个儿子。415年,刘裕北伐时,9岁的刘一龙担任冠军将军,守卫彭城。据说贫困家庭的孩子很早就负责了,但刘一龙很小就担任了官职。甜心可以认为,事实上,这是刘裕的无奈之举。刘裕军一生,尤其是早年,家境贫寒,结婚太晚。虽然他有很多孩子,但他很年轻。
不管车有多大,他都有刘裕的父亲!刘裕420年来一直是58岁的皇帝,14岁的刘义隆被称为宜都王,镇守湘州。刘裕于422年去世,他的长子刘义符即位。然而,由于他的无度游戏,徐羡之、傅亮、谢晦于公元424年5月被杀,他们还派人杀死了刘裕的次子刘义真。国不可一日无君,位居第三的刘义隆被迎立为帝,改年号元嘉。刘义龙身高七尺五寸(历代尺寸不同,约181cm),风度翩翩。此外,他还涉及历史,擅长隶书,就像一个优雅的学者形象。即位之初,朝政大权仍掌握在徐羡之、傅亮、谢晦等辅政大臣手中。这些人不仅是刘义隆登上皇位的恩人,也是杀死两兄弟的敌人,也是威胁皇权的敌人。但刘义隆沉默不语,很快就解决了这些人。
首先,刘义龙对这些人加官进爵,同时分化瓦解,把名将檀道济拉到自己的阵营,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比如他的四弟刘义康。经过两年的准备,刘义隆在掌握朝廷权力的前提下,开始了“复仇”之路。他直接下令处死徐羡之和傅亮。然后他带着檀道济等人率军讨伐谢晦,一举平定下来。刘义隆虽然深沉有谋,但体弱多病,颇有猜疑。刘义隆病重,朝政由他的弟弟彭城王刘义康处理。刘义龙436年生病,执政的刘义康怕武将谋反,擅自杀死名将檀道济,自毁长城。此后,刘义隆逐渐对自己的弟弟不满。445年,刘义龙将刘义康废为普通人,451年被杀,这也揭开了南朝皇室自杀的序幕。
尽管如此,在刘义龙统治期间,他还是打击了强大的地主,重视农业生产,轻赋薄赋,恢复了民力,一度出现了“元嘉之治”的繁荣局面。南朝国力强大,刘义隆“自习以来,有恢复河南的志向”。他曾多次在北方用兵,但效果不明显。450年,刘义隆决定再次北伐。听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的策略时,他非常兴奋地说:“闻玄谟陈说,人们有狼居胥意。同年7月,刘义隆大张旗鼓,派宁朔将军王玄谟北伐。宋军围攻滑台,久攻不克,吸引北魏援军。10月,北魏皇帝拓跋韬率兵救援,宋军大败,王玄谟全军覆没,丢弃军资器械,独自逃回。拓跋韬趁机带兵南下,抵达长江北岸瓜步山。宋朝廷震恐,内外戒严。本来想封狼居胥,却被别人来到一个兵临城下。由于北魏缺乏渡江作战经验,恐吓宋朝后北归。
这场战争过后,南宋“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落”,但刘义隆并没有灰心。452年,南朝吓坏的北魏皇帝拓跋涛被宦官杀害。为此,刘义龙立即派遣军队进行北伐。然而,北魏无法坚持下去。宋军四个月内无法突破虎牢。军队士气低落,粮草用尽,最终被迫撤军。但是历史留给刘义隆的时间不多了。瓜步之战失败时,王子刘绍将犯罪归咎于支持出兵的徐湛之、江湛等人,双方都有嫌隙。此后,王子刘绍也逐渐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为了挽回父亲的信任,刘绍和始兴王刘军听了女巫严格道教的话,施了巫术,但事情被曝光了。四五三年二月,刘义隆决定废太子,杀刘军。但是他却把这件事告诉了刘的生母潘淑妃,而潘淑妃则告诉了刘,刘通知了刘,刘最终决定一搏。
二月二十一日上午,刘琏声称自己被命令,带领军队从万春门顺利进入皇宫。入宫后,几十人直奔合殿。当时,刘义隆正和徐湛之通宵讨论太子废立事宜,“烛犹未灭,直卫兵尚睡”。刘绍的党羽张超之冲进合殿中阁。不可分割的是,他挥刀砍了它。刘一龙拿起凳子挡住了它。他的五个手指被砍掉了。最后,他被47岁的张超之杀死。宋文帝刘义龙虽然文治盛行,但与父亲刘裕相比,他在武功上绝对不如。南宋诗人辛弃疾在词中写道:“斜阳草树,普通巷陌,人道奴隶(刘裕的昵称)曾经生活过。想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宋文帝年号)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悲情皇帝:封狼居胥成笑柄,最后被儿子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