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十年后,周殿前司都对赵匡胤进行了检查,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为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及其后代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旭,1067年正月即位。宋神宗20岁,英姿勃勃,雄心勃勃,力求振兴北宋王朝。
宋神宗于1069年任命王安石参与政治事务,主持变法,为了富国强兵,缓解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运动拉开帷幕。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期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财政支出20年,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北宋国力强大,雄心勃勃的宋神宗决定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令世人惊讶的是,他被一群女人打败,最终死于抑郁。这个女人是西夏的梁太后。她曾经是西夏国家的儿媳,没有隐藏勒索。后来,她与西夏第二任皇帝李谅琏有了密切的联系,并帮助李谅琏摆脱了丈夫和公公,因此她被立为女王。从那以后,她为李原生了一个儿子。21岁的李谅佐于1067年去世,梁氏和李谅佐的儿子李秉常即位,朝政由梁太后及其兄弟执掌。
梁太后是汉人,她的执政引起了党项上层贵族的不满。为此,她下令废除丈夫谅佐实施的一切汉化措施,重新恢复党项的番礼,努力拉拢党项贵族。同时,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不断发动对外战争。1076年李秉常亲政后,为削弱梁氏势力,与母亲发生冲突。梁太后一不做二不休,将李秉常囚禁,皇后矛盾引发西夏国内动乱。当消息传到东京汴梁时,宋神宗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一个一举消灭西夏的机会。就连王安石也写道:“为什么要讨好夏国?”。1081年,宋神宗以夏国主被囚为由,兴师问罪,“与夏国军民共惩国仇”。这就是宋神宗集结35万军队,20万民夫,兵分五路,战线东起山西西北部,西至甘肃临涛,战线绵延数千英里。
五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西两线直接逼近西夏国都兴庆府。其中,东路军主种谔在无定河与西夏军展开战争,宋军大获全胜,斩首8000级。宋军甚至一度围攻西夏重镇灵州城。面对危机,梁太后一点也不慌张。她知道宋军人多,后勤供应困难,所以她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划,利用宋军分散的兵力,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打击。相比之下,宋神宗坐在东京,遥控指挥;梁太后穿上盔甲,带领精锐的“麻魁”女兵上战场。首先,她派骑兵切断宋军粮道,然后集中10万精兵将宋军赶出六盘山,取得了一些重大胜利。最后,宋军撤退了。据学者研究,宋军和民夫的死伤约为20万人。
五路伐夏最终失败,但宋军并非出师无功,还是占领了银、石、夏、禹州、横山北侧的一些军事要点。宋神宗也改变了战略,决定采取一步一步的战略,蚕食西夏。1082年,宋将徐禧、李舜建议在“银、夏、宥之界筑永乐城”,但遭到种谔的反对,永乐城虽易守难攻,但无水泉。没有采纳种谔的合理意见,宋朝动员了数十万人修建永乐城。同年8宋时期,永乐城在14天内建成,永乐城就像楔子直接插入西夏腹地。城市建成9天后,梁太后率领西夏30万军兵临城下,徐禧登城西望,无边际。西夏军渡河时,有人建议宋将徐禧不采纳,而是列兵城下。但宋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崩溃,不得不困守孤城,等待援军。但沈括、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不敢冒进,援军受阻。
西夏军兵围着永乐城,切断了流经城市的水源。永乐城严重缺水。“士兵们日夜血战,城市里已经缺水好几天了,大部分人都渴死了。”。几十天后,天降大雨,但甘霖并没有救宋军。新建的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捣碎,宋军饿得无法拒绝,夏军终于突破了永乐城。宋将徐禧、李舜举、李姬、高永能等人战死,“是役也,死者将校数百人,士卒,役夫二十多万”。宋代“官军、熟羌、义保死者60万人,钱、粟、银、丝以万数人无法胜计”,王安石变法积累的财富几乎被战争耗尽。永乐城惨败的消息传到东京汴梁,宋神宗失眠,“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失眠”。第二天早上,面对群臣,宋神宗痛哭流涕,悔之不及。
西夏战争的惨败极大地打击了宋神宗的雄心壮志。一个小国再次羞辱了宋朝,宋神宗被一个女人打败了。此后,宋神宗郁郁寡欢,积劳成病,病情逐渐恶化。他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重建一个强大的国家,重建汉唐的繁荣。当这些梦想破灭时,宋神宗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1085年3月,38岁的宋神宗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十月西夏的梁太后病死,年龄与宋神宗大致相同。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宋神宗于1067年正月即位,梁太后的丈夫李谅佐同年12月去世,梁太后开始掌权,他们之间的对抗贯穿了他们的执政。
宋朝史上宋神宗的雄心壮志为何被一介女流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