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经过罗贯中的渲染,他的军事才华早已家喻户晓。一般认为他是一个能懂天文地理的神仙人物。其实诸葛亮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的六出祁山也不是百战百胜。对治理国家,一般认为诸葛亮也不是很有作为的政治家。诸葛亮在某些治国方面有明显的缺陷。的确,诸葛亮很辛苦,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开始干”也不过如此。然而,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的宰相,也有自己的缺点:
首先,就业偏差。诸葛亮喜欢用他周围的人。他经常对那些不是自己阵营的人有敌意。最著名的是失街亭事件。当时,诸葛亮放弃了魏燕、赵云等众多著名将领,选择了马苏。马苏任性,拒绝听从王平的建议,甚至失去了街亭。
其次,他们不善于挖掘人才。俗话说,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地必有忠士。在诸葛亮时代,益州基本上缺乏人才。就连诸葛亮本人也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不堪,这是一个关键的三分之秋。所谓益州疲软不仅是益州地区经济贫困的枯萎,也是人才没有及时发现的问题。蜀国后期的人才基本上是刘备在世时选拔出来的。
第三,诸葛亮喜欢独自掌权。他不喜欢下放权力。不仅是他的下属,当时的皇帝刘禅也没有多少权力。历史上,刘禅在位时,对诸葛亮的专权非常不满。他说:政治是由葛氏统治的,祭祀是寡人的,也就是说,他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至于真正说话和算话的人,诸葛亮本人。
第四,诸葛亮太挑剔了,对所有人都太不放心了。惩罚超过20根军棍的人应亲自询问。历史记载:诸葛亮想在祁山快速作战,就派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的日常生活怎么样?他能吃多少米?使者说:“三四升。接着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经全部自省。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们说:“诸葛孔明可以长久”(晋书宣帝纪)!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要想提高业务水平,让下属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充分发挥大家的主动性。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领导干部要有洞察力、气魄、情感、聚集人才的方法。“看看刘邦在历史上是如何击败强大的西楚霸王的。他说:“如果我想提供建议,我不如张良,我不如千里之外的张良;我不如萧何,为了治理国家,安抚人民,筹集工资;我不如韩信,如果我想带领军队打仗,我必须赢得战争,攻击和获胜。”
为什么诸葛亮不是三国时期治国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