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忠臣,他对“收复失地”的追求也很伟大,但他的追求却与皇帝的意愿背道而驰,结果只能是个人命运变成悲剧。有人说岳飞不会观察自己的言行,不会看领导的脸,没有政治头脑,导致死亡。其实这种解读太简单粗暴了,岳飞绝不是不知道领导在想什么,相反,他一清二楚。从岳飞的奋斗历史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岳飞对人的看法相当准确,他对人的判断也很准确。例如,岳飞在从军期间多次跳槽,他能敏感地判断老板到底想要什么。起初,他听说河北安抚使张所到处招揽英雄抗金,于是毅然跑去投奔。后来,作为主战派,张所被打压贬官,王彦成了岳飞的老板。岳飞一眼就看到王燕胆小,不能在他手下成就大事,于是他立即决定,擅离职守,带着自己的兵马私奔开封,去了另一个主战派宗泽。
当时宗泽快70岁了,不久就死了。岳飞的老板变成了杜充。岳飞很快又发现杜充是个怕死鬼,没有追求,于是立即决定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宋高宗皇帝。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杜充真的不靠谱,投降了金国。@ 岳飞在认识人方面很有能力。他只跳了好几次槽,就是看人准,知道领导在想什么,目的是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岳飞这么聪明,宋高宗那点自私的小心思他一定都知道。但这种小心思偏离了他的追求——他追求的是收复失地,让整个汉族摆脱“靖康之耻”,而不是让皇帝快乐。这种大追求与皇帝的小追求“相反”,而岳飞则选择在高宗面前假装困惑。
宋高宗不止一次找借口阻止他北伐,无非是粮草不足、兵力不足、时机不成熟等原因。事实上,每个人都看到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皇帝只是递了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意味着我不想让你北伐。别去!结果岳飞视而不见,一个个克服了那些困难——粮草兵力不用你担心,你可以放心等我们胜利的消息!宋高宗当然知道岳飞有这种能力,但他不敢让岳飞出兵——他怕岳飞救两帝!于是,便找借口把岳飞拦了下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1140年5月,金国主动撕毁了合同。
现在岳飞有了用武之地。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他带领岳家军一口气杀死了开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高宗的十二枚金牌连续发行,让他撤军。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政治追求和皇帝根本不在同一条路上。岳飞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但他没有为自己的政治追求做出让步,最终在皇帝手中惨死。与小说中过度脸谱化的形象相比,这种解读更接近历史现实。事实上,这种选择也是岳飞的命运——无论是高宗还是徽宗,他都会选择忠于自己的理想。前期不断跳槽,后期不断邀请战争,都是这种忠诚的对应。正是这种忠诚导致了一代英雄永恒的不公正。
岳飞坚持北伐违反皇帝的命运。岳飞违反皇帝的命运有什么信心?